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在不同国家的立法中存在差异。有些国家通过法院选任破产管理人,例如日本;有些国家通过债权人会议选任破产管理人,例如英国和美国[1];还有一些国家的立法原则上是由法院选任破产管理人,但允许债权人会议另行选任,例如德国破产法规定,“破产管理人由法院任命”,“破产债权人可以在委任管理人的债权人会议上另选一人取代法院委任,法院可拒绝任命被选出的人”。关于破产管理人的人数,大多数国家任命一人,也有任命多人的情况。例如日本破产法规定,法院认为必要时,破产管理人可以选任数人。当破产管理人有多人时,他们可以共同执行职务,并经法院许可,可以分管不同的职务。然而,第三方只需与破产管理人中的一人表示意思即可。实际上,日本很少选任多个管理人。德国破产法规定,“管理范围内有不同营业所时,可委任多个破产管理人。每一管理人对其事务独立管理”。
关于破产管理人的身份,有些国家的立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任何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无论是否为债权人,都可以被选任。然而,由于破产管理人的职责是管理和清算事务,因此最适合担任破产管理人的是会计师、律师或者其他通晓财务、经营、法律、经贸知识的人士。有些国家的立法对破产管理人的任职条件有具体的要求。例如,英国1986年破产法规定,在各种破产程序中任职的人必须是该法承认其资格的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符合该法要求资格而任职的人,将构成犯罪行为(但官方接管人不适用,其权限另有依据)。英国担任破产案件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消极的条件首先是公司或其他法人不能充当,必须是自然人;其次,不能是未经解除债务责任的破产人,也不能是因犯精神病而无处理自己事务能力的人。积极条件是参加政府承认的职业团体或曾经直接申请取得工商部颁发的个人执业许可。目前,这些团体或者是会计师协会,或者是律师协会[2]。
法国破产程序中的管理人由法院从全国委员会制定的名单上指定,并且只能由这些人员充当管理人,法院得依职权或依申请调换管理人。目前,法国全国破产管理人约有500人左右,并且组成破产管理人行会,行会制定有行会纪律[3]。据了解,日本法务省曾于明治26年(1893年)颁布过一个训令,规定破产管理人的积极条件为:(1)年龄在25岁以上;(2)有整理财产的能力;(3)熟悉会计事务;(4)通晓法律知识;(5)熟悉商业交易规则等。其消极条件为:(1)犯重罪者;(2)拒服兵役者;(3)受破产宣告未复权者。日本学者还指出,即使符合破产管理人一般性资格条件的人,如果与破产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被怀疑是否能公平地执行职务,也不应该被选任[4]。
各国根据本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自然会有自己不同的破产程序设计和特色,甚至侧重不同的程序价值追求。例如,由法院选任破产管理人有利于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社会一般人的利益,并可能使破产管理人处于中立和超然的地位。然而,这种选任方式可能忽视债权人的利益需要,甚至引起债权人的不满[5]。相反,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破产管理人则可能忽视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因此,结合这两种选任模式可能更为合理。
监事和执行董事的兼任问题。监事会的成员包括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不得兼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事会的职责包括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罢免建议。不设董事会的公司由经理担任法人代表。监事与董事是平行的,其职责是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公司清算的流程。在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小组并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需通知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后,清算组进行债权登记和保护。在债权申报期间不进行清偿,之后按法定顺序清偿。清算组需编制报告并结案。全文详细介绍了公司清算的整个过程和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监事在公司中的权力和职责。监事有权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包括纠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在董事会不履行职责时,监事可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监事会有权向股东会提出提案和提起诉讼。监事的任期为每届三年,且必须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于公司欠款与监事责任的规定。监事会是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无需承担公司债务责任,其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等。面对公司债务问题,可以采取灵活约定仲裁、适当采纳公证、巧妙选取代理、适时申请支付令等方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