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
若合同需要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方可生效,则合同自完成相关手续之日起生效。根据《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应依照其规定执行。
对于约定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第45条第1款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附条件的效力。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达成时生效,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在条件达成时失效。
对于约定期限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附期限的效力。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至时生效,而附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失效。
格式合同,又称定式合同、标准合同或附从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被称为格式合同。一般情况下,格式合同指完全由格式条款组成的合同,而普通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仅占部分。根据《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订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学者也将其定义为一方当事人、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预先拟订或印制成固定格式以供使用的条款。
合同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合同当事人在缔约时应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而言,其具备完全的缔约能力。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合同法》第47条第1款规定,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其订立的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则无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对于法人而言,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订。根据《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中,除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情况下,该代表行为有效。
合同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因此必须是真实的意思表示。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不自由,将影响合同的效力。
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在订立合同时,采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免责或限制责任的条款需提请对方注意并说明。若格式条款违反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则该条款无效。在解释格式条款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两种合同的分类。诺-成合同依赖于当事人合意及实际交付标的物或其他给付才能成立,而实践合同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少数合同类型,如保管合同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二者在成立要件、成立与生效时间以及责任方面存在主要差异。文章还列出了常见的诺-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示范文本与格式条款之间的区别。格式条款是不能协商的预先制订的条款,可以反复使用以简化谈判和降低交易费用。而示范文本则是参考性的,可以被双方协商修改,不一定为反复使用而制定。关键区别在于条款是否可协商及是否定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