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时间:2025-02-28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6127

2010年4月5日下午,原告王某到被告杭州动物园游玩并在骑骆驼摄影处照相留念,原告在拍照过程中从骆驼上摔落。经诊断,原告右股骨颈骨骨折、右尺桡骨双骨折、头面部外伤。被告为此支付原告近8万元医疗等费用。出院后,原告以支出的医疗费用已经超出8万元,超出部分被告应全部支付为由与被告交涉,未果,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等合计30余万元。

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园内开设骆驼拍照项目进行收费经营,应对前来拍照游人的安全尽到合理范围的安全保障义务;原告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骑骆驼的危害性应当有一定的预见性,她在事发时过于惊慌,未充分注意自身安全,也应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有关法律及本案具体情况,被告对事故发生承担75%的责任,原告承担25%责任。

评析

动物园的安全管理责任

动物园作为被告,在骆驼拍照项目的经营中,有两项管理职责需要履行:事前的管理职责和事中的防范管理职责。事前的管理职责包括在动物致害事件发生前,动物园是否在显眼位置放置相关注意通告、是否安排专人巡视以及是否定期排查隐患等。被告提供了三组证据,证明其已经尽到了事前管理职责。这些证据包括门票和现场拍摄照片,用以证明被告已经告知游客安全注意事项;职业资格证书,用以证明被告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资质;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出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用以证明骆驼身体状况良好,符合检验检疫标准。被告认为已经尽到了职责,可以免除自己的责任。

然而,动物园管理骆驼的人员在王某骑在骆驼上快下来的关键时刻没有尽到完全的事中防范管理义务,导致骆驼回头时王某受到惊吓摔倒在地。可见,动物园对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安全尽到了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并没有尽到完全的注意和防范义务,导致了本案件的损害结果发生。因此,对游客安全保障义务应该分事前和事中两个方面,并且需要对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认定,来确定侵权责任的归属。

判决对社会的引导作用

在考虑案件的判决时,需要从法律实施对社会的引导作用进行考虑。在司法实践中,案件的审判结果对于社会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如果动物园承担全部责任,即使动物园已经尽到了管理职责,却不能减轻其赔偿义务,就会失去公正。近年来,许多动物致害案件是由于游客不听劝阻,执意挑逗动物,向动物投掷食物或石块,激怒动物而导致的伤害事件。如果全部由游客承担责任,则无法督促动物园尽最大限度地注意义务以防止损害发生。这不仅无法保障游客的安全,而且对动物园自身的发展也不利。因此,在本案中,被告虽然尽到了提示义务但未尽到完全管理职责,构成侵权责任,应承担主要责任;受害人原告亦有过失,承担次要责任。因此,法院按照原告和被告的1:3责任比例判决承担责任,这是合情合法且合理的。

相关法律知识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当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其他损害时,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概念解读

    野生动物的定义及致害责任的分类。文章指出,野生动物包括人工饲养和天然状况的野生动物,而引起野生动物致害责任的动物范围包括动物园中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野生动物等。在某野生动物园发生的伤害事件中,民工因翻越护栏遭遇东北虎袭击致死。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

  • 如何处罚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如何处罚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对于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将采取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等措施,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吊销特许猎捕证。同时,对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行为,将处以罚款。此外,还讨论了珍贵

  • 被狗咬了,什么是我的责任

    被狗咬伤后的责任归属问题。按照法律规定,狗狗造成的损害可以由其主人或管理人负责,但如果是因为第三方的过错导致狗狗造成损害,受害者也可以向第三方索赔。对于被咬伤的受害者,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是哪些狗狗造成的损害。如果没有证据,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遵循“

  • 被狗咬要求赔偿3000合理吗

    被狗咬要求赔偿3000元的合理性问题。文章指出,寻求补偿是合法合理的,但具体赔偿金额需根据受害者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及其薪资水平来衡量。若受害者被私人饲养的犬只所伤,肇事者应承担相关费用,包括医疗、照顾、运输等费用以及因工伤导致的经济损失。如受害者因此

  • 被狗咬了,现在拒绝赔偿怎么办
  • 宠物店的狗咬人谁的责任?
  • 被害人挑逗藏獒被咬伤,饲养人需担责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