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党员行贿5万元的刑事处罚应按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该解释,行贿数额和情节是刑事处罚的重要因素。
如果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应追究刑事责任,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或者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并具有四种特定情节之一,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如果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一百万元以上,应认定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如果行贿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百万元以上,或者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并具有四种特定情节之一,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的”。
这四种特定情节包括:向三人以上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严重危害民生、侵犯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向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影响行政执法和司法公正。
根据现行《刑法》规定,如果情节严重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刑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解释,如果在检察机关立案前,行贿人主动交待了行贿行为,并帮助检察机关破获相关受贿案件,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在检察机关立案后,行贿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如果因如实供述避免了特别严重后果的发生,可以减轻处罚。
但是,如果行贿人具有向三人以上行贿、因行贿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行贿,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之一,一般不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
在认定行贿罪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要看行为人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礼物时,是否利用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
行贿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既可以由自然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
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只有正确区分以上两个问题,才能准确认定行贿罪。
党员行贿5万元的刑事处罚问题。行贿数额和情节是刑事处罚的重要因素,行贿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等档次。自首和如实供述的行贿人可减轻处罚,但具有某些特定情形的不适
刑事处罚的定义、种类以及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禁止从事的工作。刑事处罚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法律禁止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担任法官、人民陪审员、检察官、公务员、律师、辩护人、司法鉴定人、公证员和警察等职业。
刑事处罚是指违反刑法应受到的制裁,不同于拘留等强制措施。我国的刑事处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还包括对外国犯罪人员的驱逐出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法律依据,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
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杀人罪,根据情节的轻重,可以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