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的丧失可以分为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两种形式。绝对丧失是指继承人因某种法定事由而永久失去继承权,无法再享有继承权。相对丧失是指继承人因某种法定事由而暂时失去继承权,但在特定条件下仍有可能恢复继承权。
继承权的绝对丧失,又称为终局丧失,是指继承人由于发生特定法定事由而永久失去继承权。这意味着继承人无法再以任何方式享有继承权。一个重要的绝对丧失事由是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法律对于这种严重侵害行为做出了继承法上的制裁,规定继承人将丧失继承权。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出于“大义灭亲”或实施“安乐死”的原因,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仍然会丧失继承权。然而,如果继承人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被迫杀害被继承人,则不会丧失继承权,因为这种行为没有非法故意杀害的目的,也没有违法性。此外,年龄在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时,不会丧失继承权,而年龄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则会丧失继承权。
继承权的相对丧失是指继承人由于发生特定法定事由而暂时失去继承权,但在特定条件下仍有可能恢复继承权。一个重要的相对丧失事由是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构成这种继承权丧失事由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具有杀害其他继承人的故意和为争夺遗产的动机。(2)行为人实际实施了杀害行为。(3)被杀害的对象是其他继承人,包括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除了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的事由外,还存在其他导致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其中之一是继承人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并且情节严重。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是指有抚养能力的继承人拒不履行抚养义务,导致被继承人无法独立生活,从而丧失继承权。虐待被继承人并不一定会导致继承权丧失,只有当虐待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才会导致继承权丧失。根据《继承法意见》的规定,判断虐待行为是否情节严重可以考虑实施虐待的时间、手段、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因素。
另一个导致继承权丧失的事由是继承人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并且情节严重。根据《继承法意见》第14条的规定,如果继承人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侵害了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导致其生活困难,就应该认定行为情节严重。
继承权之丧失的定义,包括继承权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两种情况。继承权之丧失是因为继承人犯有罪行或违法行为而取消其继承权。文章还讨论了遗嘱的定义,即自然人生前处分财产及安排事务,并在死亡后产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继承法中关于继承权丧失
继承权的丧失及其法定事由,包括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两种形式。绝对丧失指继承人永久失去继承权,如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相对丧失指继承人暂时失去继承权,如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此外,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伪造或篡改遗嘱等也会导致继承权丧失。
放弃继承权的可撤销性问题。放弃继承权是一项可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的民事行为。一旦放弃并得到其他继承人认可,继承权通常不可撤销。恢复继承权需经法院决定,并且必须在遗产处理之前表示。放弃继承权的决定必须是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采取欺骗
丧失继承权的法定事由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以欺诈。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受遗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