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与张某(男)是高中同学,双方确立恋爱关系后,请了邻村的杨某做媒人。双方按农村风俗习惯于2011年1月16日举行结婚仪式并开始同居,此前,李某家提出人民币6.808万元彩礼金的要求,张某家按要求把彩礼金交给介绍人杨某,由杨某亲自交给李某的母亲张某。除此之外,张某家还拿去了酒、肉、糖果等物品。李某于2011年1月16日来到张某家,与张某共同生活。2012年6月21日,张某起诉到法院,称与李某按农村风俗同居后经常吵架,由于无法建立起感情,至今尚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已经写了分手协议。请求法院判令李某返还彩礼。
本院认为,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至今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同居期间没有共同财产。张某请求返还按照农村习俗给付的彩礼金,于依法有据,应当予以支持。但由于双方同居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日常生活消费有一定的支出,且张某在同居期间有一定的过错行为。故应综合考虑,从公平责任出发,女方酌定返还彩礼金为宜。
目前,我国婚姻法没有规定彩礼,但彩礼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关于彩礼的返还纠纷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的规定处理。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就本案而言,李某与张某按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在法律上属于同居,可自行解除。张某请求李某返还同居前给付的彩礼金,符合《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规定。但由于双方同居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日常生活消费有一定的支出,且张某在同居期间有一定的过错行为。故应综合考虑,从公平责任出发,女方酌定返还彩礼金为宜。
彩礼返还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人生活困难或婚前给付导致生活困难等情形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悔婚、没有进行婚姻登记或登记为夫妻但没有同居生活等情况下,彩礼也可以要求返还。文章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结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结婚后才发现对方有外债是否构成骗婚行为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婚前债务应由个人承担,因此发现对方有外债并不直接构成骗婚行为。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及婚姻期间的财产归属,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遇骗婚情况,需收集证据并向公安局报案,具体处理方式依据当地
办婚礼未领结婚证离婚彩礼的法律计算方法。在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女方解除关系时,男方可以要求女方返还彩礼。彩礼的认定需基于婚约、当地风俗习惯及财物的价值数额。同时,需区分赠与和彩礼,某些行为不能被认定为彩礼,如为取悦对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
夫妻离婚时礼金的解决方式。根据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应返还彩礼。支付彩礼的一方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如果对方拒绝,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对彩礼持有不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