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义上的承诺的定义和要件
时间:2025-05-05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对他人做出很多承诺,可您知道吗?在法律上,也有承诺。那么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是什么呢?承诺要具备哪些要件才具有法律效力呢?下面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搜集整理到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承诺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受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并与要约人成立合同。承诺通常以通知的方式进行,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规定,也可以通过行为进行承诺。一旦承诺作出并送达给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能拒绝。
承诺具备的要件
(一)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向要约人作出。如果要约是向多个特定人作出的,那么这些特定人都可以成为承诺人。但第三人不是受要约人,不能接受承诺,第三人作出的所谓"承诺"只能视为向要约人发出的要约。(二) 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有效期限即要约中规定的期限。如果要约是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人应立即作出承诺;如果要约是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人应在合理的期限内作出并送达给要约人。(三)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是对要约的同意,因此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承诺必须是无条件的,不能对要约的内容进行限制、扩张或变更。否则,这不构成承诺,应视为对原要约的拒绝,并作出一项新的要约,称为反要约。(四) 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承诺必须明确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要求承诺必须清楚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五) 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承诺可以采取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进行。但如果要约规定承诺必须以特定的方式作出,否则承诺无效,那么承诺方式就成为承诺生效的特殊要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学校私自泄露学生信息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学校私自泄露学生信息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学校等教育机构若违反规定,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将受到法律制裁。同时,个人隐私信息的定义和保护特征也受到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应具备隐私性并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
一、保证金质押的法律规定与要件
保证金质押的法律规定与要件,包括信用证开证保证金、证券经营或期货经营中的交易保证金等,分析了不同保证金的保证金质押功能及其法律定位。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账户质押的定义与形式,指出在我国物权法的背景下,账户质押未被明确认可,不同类型账户质押的合法性也不尽
-
隐名股东投资协议签订是否具有法律依据
隐名股东的法律定义、特征和分类。隐名股东是实际出资并以其名义登记为公司股东的投资人,在我国法律中没有明确定义,但在司法实践中已形成相应概念。隐名股东基于合同关系产生,其股东权利不能对抗第三人,并承担公司的盈亏风险。文章还介绍了隐名股东的分类,包括完全
-
债权让与的定义和要件
债权让与的定义和要件。债权让与是指合同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转让给第三人。有效的债权让与必须满足存在有效债权、双方合意达成、通知债务人的要件。债权让与对保证人有一定的效力,但也受到保证期间、法律或约定、通知债务人或保证人的限制。同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
-
委托贷款利率的确定方式
-
执行款提存的法律机构
-
不注册商标的店能开加盟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