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义上的承诺的定义和要件
时间:2025-05-0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对他人做出很多承诺,可您知道吗?在法律上,也有承诺。那么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是什么呢?承诺要具备哪些要件才具有法律效力呢?下面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搜集整理到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承诺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受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并与要约人成立合同。承诺通常以通知的方式进行,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规定,也可以通过行为进行承诺。一旦承诺作出并送达给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能拒绝。
承诺具备的要件
(一)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向要约人作出。如果要约是向多个特定人作出的,那么这些特定人都可以成为承诺人。但第三人不是受要约人,不能接受承诺,第三人作出的所谓"承诺"只能视为向要约人发出的要约。(二) 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有效期限即要约中规定的期限。如果要约是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人应立即作出承诺;如果要约是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人应在合理的期限内作出并送达给要约人。(三)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是对要约的同意,因此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承诺必须是无条件的,不能对要约的内容进行限制、扩张或变更。否则,这不构成承诺,应视为对原要约的拒绝,并作出一项新的要约,称为反要约。(四) 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承诺必须明确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要求承诺必须清楚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五) 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承诺可以采取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进行。但如果要约规定承诺必须以特定的方式作出,否则承诺无效,那么承诺方式就成为承诺生效的特殊要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要约承诺的生效日期
要约的生效日期和承诺期限的相关法律问题。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到达主义原则得到体现。同时,还探讨了送达的定义、撤回或修改要约的权利、数据电文形式的要约的到达时间等问题。关于承诺期限,如果约定了期限,受要约人应在期限内接受要
-
重婚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重婚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者再次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需满足两个要件:一是存在有效的婚姻关系,二是再次结婚或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根据法律规定,重婚行为是禁止的,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受害者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停车场刮蹭逃逸后果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停车场刮蹭逃逸的后果,指出其可能构成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等特定行为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罪后表现说”、“独立行为说”和“分别情况说”,每种观点对逃逸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通过
-
行政执法的定义和要素
-
律师函的定义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