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同居 > 同居关系的种类有哪些

同居关系的种类有哪些

时间:2024-10-23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186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同居现象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经常会未婚同居,那么同居关系的种类有哪些,关于同居关系有哪些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同居关系有哪些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未婚同居

1. 未婚同居的定义

未婚同居,又称为“不涉及他人婚姻的同居”,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的同居关系。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同居的男女双方在同居之前都没有过婚姻,他们的同居不涉及他人的婚姻;二是男女一方或双方在同居之前有过婚姻,但在同居时其婚姻关系已经合法解除。未婚同居在不同群体中普遍存在,包括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同居、农村中的“事实婚姻”同居以及老年朋友之间的“夕*红同居”等。

2. 未婚同居的立法态度

对于未婚同居的立法态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过去,未婚同居被严厉禁止,古时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和媒妁决定的,私奔的下场往往十分凄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同居关系进行了调整。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只要符合同居关系的特点,就被认定为“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有相当的效力。而如果同居涉及他人婚姻,则被认定为非法。然而,1994年2月1日之后,我国的立法不再承认事实婚姻,对于现在的同居关系,法律采取了放任的态度,既不保护也不制裁。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麻烦,一些未婚同居者常常会被治安执法人员以“扰乱治安”等名义处罚。

二、婚外同居

1. 婚外同居的定义

婚外同居,通常被称为“姘居”,是指同居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同居时已经有合法的婚姻存在且尚未解除。这种同居涉及到他人的婚姻,因此也被称为“涉及他人婚姻的同居”。婚外同居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金屋藏娇”、“养情妇”、“养小秘”、“包二爷”、“包二奶”等。在现实实践中,婚姻一方多为男性,而同居的另一方女性多为年轻的女子,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别往往很大,介于10到40岁之间。这种同居关系往往建立在金钱和性欲的基础上,爱情因素较少。

2. 婚外同居的社会危害性

婚外同居的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影响了他人的合法婚姻。婚姻家庭对社会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而婚外同居一旦建立,对婚姻家庭造成了致命的冲击,很可能导致婚姻甚至家庭的解体。我国的《婚姻法》将“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作为离婚的法定事由,这也导致了离婚率的上升等社会问题。二是婚外同居违反了道德规范,这种同居关系以金钱和性欲为基础,滋生了一大批以青春挥霍换取眼前物质享受的青年男女,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法定同居

除了未婚同居和婚外同居,还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同居关系,即由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所引起的同居关系,我将其称为“法定同居”。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2条的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同居关系被定性为法定同居。虽然这种同居可能不是当事人的本意,也许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都有缔结婚姻的意愿,但由于违反了相关法律,导致了婚姻的无效或可撤消,才形成了同居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同居子女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

    同居子女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及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问题。协议具备合同法规定的要件即具有法律效力。抚养费标准根据是否有固定收入而定,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无固定收入的可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确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

  • 事实婚姻的法律认定和处理

    事实婚姻的法律认定和处理方式。对于在特定时间点之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同居关系,视为事实婚姻。当事人起诉离婚时,法院按照离婚案件处理。若在特定时间点后未办理结婚登记,则须补办手续,否则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对于离婚后仍共同居住并

  • 结婚的条件

    结婚的条件,包括主体、自愿性、登记手续、实质要件和禁止性要件等。同时,也阐述了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效力、夫妻财产关系、离婚的形式和实体要件以及离婚的后果。对于结婚和离婚的相关法律要求,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同居离婚财产分割

    同居解除关系时的财产分割问题。对于非夫妻名义的同居,同居期间的财产按照个人财产或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对于夫妻名义的同居,根据不同时间点发生的同居关系以及具体情况按照夫妻共同财产或一般共同处理原则分割;同时,赠与和索要的财物也依据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处理。法

  • 台湾“高等法院”审理同居关系案件
  • 协议解除同居关系的原则
  • 同居关系解除的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