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河南江阴的李女士与邻村男青年张某相恋并同居怀孕于当年10月举办婚礼,但并未领取结婚证。同居后,李某生育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然而张某2015年另觅新欢并向法院上诉,要求对两人同居期间所生的子女进行处理。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被告同居时未办理结婚登记,双方之间不产生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按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处理,故法院只对双方的子女抚养问题进行处理。法院遂只对张某所诉的子女的抚养问题进行了判决。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1994年2月1日之后不再存在事实婚姻的问题。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属于同居关系。如果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张某婚后购买的房屋、车辆,工厂的收益自然是双方的共同财产,李某带小孩、操持家务都是对家庭的付出,她自然可以分得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
而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除非证明属于双方共同共有,否则登记在哪一方名下就认定哪一方的个人财产。李某一直在家带孩子,对张某的房产、车辆和工厂没有投入,自然无法证明上述财产属于双方共同共有,也就不能够分到张某的个人财产。
女性在婚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女性自身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懂得自尊自爱、自我保护。如果不遵守法律规定,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如果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就必须在做出选择前三思而后行,保留法律的武器在手中。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同居子女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及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问题。协议具备合同法规定的要件即具有法律效力。抚养费标准根据是否有固定收入而定,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无固定收入的可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确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
同居解除关系时的财产分割问题。对于非夫妻名义的同居,同居期间的财产按照个人财产或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对于夫妻名义的同居,根据不同时间点发生的同居关系以及具体情况按照夫妻共同财产或一般共同处理原则分割;同时,赠与和索要的财物也依据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处理。法
台湾高等法院审理的一起同居关系案件。黄女士和杨先生同居期间,黄女士照顾杨先生的母亲并在其母去世后操办葬礼。后两人关系破裂,杨先生拒绝支付生活费。法院最终判决杨先生支付黄女士50万元新台币的赡养费。该判决引起社会关注,并开创了台湾司法界承认实质上的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