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0日下午5时40分左右,原告丁某在被告A超市购物期间,使用了该超市提供的自助寄存柜。购物结束后,原告发现无法打开14号自助寄存柜,并声称在购物前将内有580元个人钱款的皮包存入该柜中。被告A超市工作人员在原告要求下打开柜子,却发现里面是空的。原告随后报案,但与被告交涉未果。原告认为,由于被告过于轻信自助寄存柜的安全性,未能妥善管理,导致原告按照操作提示正确存放物品后,存放的款项被盗。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750元(包括皮包的价值),并要求被告承担诉讼费用。
在自助寄存柜的借用中,被告已经履行了必要的说明、注意义务和管理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要求超市对自助寄存柜中的物品承担责任,否则会导致利益失衡。如果借用人即顾客因个人原因导致物品丢失,应由借用人自行承担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365条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根据第367条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资讯追溯能力的仓储管理要点,包括与物流运输的ETD/ETA连线追溯。仓库收货时应确认进料状况,具备查验货物的能力,并对物料储存和拣料发料流程进行规范。同时,盘点原则应遵循散板、散箱、散数原则,并定期进行分级分类盘点。
仓单的转让和出质的法律规定。仓单作为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可以经过背书和保管人签字或盖章后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并具有流通性。此外,仓单还可以被出质,即设定权利质押。转让和出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包括背书、保管人签字或盖章等,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制冷设备工程安装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制冷设备的提供与安装、交付期限、保修期限、验收标准、结算方式、设备采购与运输、供电问题、不可抗力因素、合同解除条件、违约责任及附则等条款。
仓储合同与仓单的区别。仓储合同是证明仓储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不转移货物所有权,只是暂时转移占有权,且保管对象必须是动产。仓单则是象征仓储物品的物权凭证,提货时必须使用。此外,仓储合同的保管人需具备经营资格,且合同为诺成合同,自成立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