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保护客体
修改权并非是保护作品的内容、表达和思想不受改变的权利,而是保护著作权人的创作自由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歪曲和篡改都是具有贬义之意的词汇,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其均曲解了著作权人想要呈现给读者的思想。因此可以看出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著作权人的思想与其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的同一性,排除他人对作品进行改动从而使得读者对作品以及著作权人思想观点产生曲解。
(二) 权利内容
修改权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著作权人自己对作品进行修改。著作权人对自己的作品可以任意进行修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著作权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应当以不侵犯他人的权益为限。其次是授权他人对作品进行修改。但他人行使修改权必须依照著作权人的要求进行,不得违背著作权人的意志。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内容包括作品不被歪曲、篡改。我国虽然未在法律中明确指出歪曲、篡改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才能造成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犯,但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以损害著作权人声誉作为判断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标准。
(三) 侵权对象
从侵权对象的角度来看,侵犯作著作权人的修改权通常并没有改变作品的内在表达思想,而主要是表现为改变了其外在表现形式;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却恰恰相反,其不以作品外在表现形式的改变为要件,而是表现为改变作品的内在表达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两者权利的侵犯并不必然是基于同一行为,也就是说侵犯修改权并不一定就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
虽然在实践中存在大量同时起诉侵犯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情形,但法院在实际的裁判中却往往将两者进行了区分。
首先,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品的内容、观点、主题不受歪曲、篡改。因此如果仅是改动、删节或更换了作品外在表现形式,且并没有达到对原作品表达的观點歪曲、篡改的程度,在未经授权或无合法依据时,被告仅侵犯了原告的修改权,而不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
其次,修改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对作品进行修改的行为,对于非故意造成的改变,如制作、校对错误、印刷错误等不会侵犯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但是如果由于出版社校对人员等工作人员对作品进行修改而导致作品质量低劣,使得著作权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就应当被认定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区别。修改权主要保护著作权人的创作自由,而保护作品完整权则侧重于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确保著作权人的思想与其作品表达出来的思想的一致性。两者在理论层面和实践中的侵权对象、权利内容都有所不同。法院在实际裁判中会对两者进行区分。
著作权与著作邻接权的区别。著作权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造者,保护对象主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原作品,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利等。而邻接权的主体是作品传播者,保护对象主要是经过加工的作品,内容主要包括出版者、表演者等权利。两者的受保护前提和保护期限也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网页上传播的某些内容不受著作权保护,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机关文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著作权法还规定了合理使用的情况,即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经版权权利人和邻接权人同意,不支付报酬,但需指明
本文是关于著作权法的内容摘要。第一章总则规定了本法的立法目的,即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第二章详细阐述了著作权的相关内容,包括著作权人及其权利、著作权归属、权利的保护期和限制等。第三章介绍了著作权许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