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扶养 > 妻子不履行救助义务致夫死亡构成何罪

妻子不履行救助义务致夫死亡构成何罪

时间:2024-11-19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646

案情

被告人孙某的个人信息

被告人孙某,女,42岁,汉族,小学文化,农民。

婚姻关系和分居

被告人孙某于1983年与胡某结婚,婚后感情一般。1997年后,夫妻关系逐渐恶化。2001年10月19日,由于口角打架,二人分居。

胡某的病情和被告人孙某的反应

2001年11月12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孙某和其弟回家检查通往小卖部的电源时,发现胡某躺在床上,口不能语,身不能动,不省人事。被告人孙某未将胡某送医院诊治,也未请医生诊断,而是和其弟将胡某抬放在大门外的地上通风,并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当晚,二人又将胡某抬到街对面一间闲置的小屋内,未给予其照料。

11月14日晚,被告人孙某的弟弟将胡某抬回家中放在床上。同年11月15日上午8时许,被告人孙某的父亲前去看望胡某时,发现胡某已经死亡。

审判

洛阳高新开发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法律规定的夫妻间的扶养义务,包括对扶养一方的健康、生命的关心、照料和救助。被告人孙某在发现其丈夫胡某不省人事后,有义务对其进行救助。然而,孙某既不将胡某送医院诊治,也不请医生诊断,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胡某的病情延误60多小时而死亡。被告人孙某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

评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认识。

认识一:构成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不作为。根据本案情况,被告人孙某与胡某具有夫妻间的扶养义务,但在胡某患病不省人事时,被告人孙某不履行扶养义务,对胡某的病情置之不理,也不给予必需的生活照料,导致胡某病情延误而死亡。因此,被告人孙某的行为符合遗弃罪的构成要件。

认识二: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可以通过行为人拒不履行扶养义务的不作为形式来实现。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的区别在于主观方面的表现。遗弃罪是为逃避或转嫁抚养义务而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丢弃,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主要表现为将被害人丢弃在容易被人发现的场所,便于及时得到他人救助。而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具有抚养义务或救助义务的人死亡的后果,却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主要表现为将被害人丢弃在容易被人发现的场所,便于及时得到他人救助。根据本案情况,被告人孙某与被害人胡某系夫妻,具有夫妻间的抚养义务。当胡某患病不省人事后,被告人孙某有救助义务,但被告人孙某不但不履行救助义务,反而将不省人事的胡某先后放置于一间闲置的小屋和无人的家中,达60多小时,致使被害人胡某得不到救助,病情延误而死亡。因此,被告人孙某的行为符合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可以与法定继承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吗?

    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问题。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而可以是公民或其他集体所有制组织。协议具有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双方需严格遵守。若一方违约,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包括执行申请是否受理、法律效力与强制执行、抚养权的强制执行范围、强制执行的限定与保护、保证严肃性与强制力以及倾听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文章指出,法院应当立案受理抚养权强制执行申请,被执行人需履行交出子女义务,同时法院应注意保护未成年

  • 变更抚养关系的纠纷及判决

    非婚生子女抚养关系的纠纷及判决。刘某与孙某共同育有一子,但因孙某患有精神疾病且其母亲年迈多病,无法继续抚养孩子,而刘某生活稳定且有丈夫愿意共同抚养孩子,所以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法院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支持了刘某的请求。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法律保护

  • 婚姻关系的合法性

    中国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男女双方必须登记结婚才能成为合法夫妻。在遗产继承方面,配偶、子女和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未登记结婚的人不是合法配偶,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然而,根据《婚姻法》的特殊条款,对于与

  •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的条件
  • 答辩人就被答辩人王____起诉我离婚一案,提出以下答辩意见:
  • 女方争取抚养权后多长时间能起诉抚养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