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高某(女)与被告龙某(男)于2000年8月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双方在协议中约定将龙某工资收入70%及单位一切福利待遇归原告所有。离婚后,双方如约履行至2003年9月被告退休。后被告以退休金70%给原告后自己基本生活已无法保障为由,请求协商,原告不同意。2004年6月,被告采取挂失方式重新办理银行存折,同时将存折内原告存款1708元持为已有,并拒绝给付原告扶养费,为此,原告诉至法院。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实行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适用原则,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从法定。约定财产制具有优先于法定财产制的效力,只有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财产制。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如果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
这一制度并不以一方付出较多义务或一方具有过错为前提,而是以一方生活困难为前提。这是扶贫济困的道德准则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要求,是夫妻间互相扶养义务在离婚时的延伸。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离婚带来的消极后果,并且也是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生活困难指的是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或离婚后没有住处的情况,而不是指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存在的相对困难。帮助可以是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可以是提供住房帮助。金钱可以一次性给付或分期给付。住房方面的帮助可以是无偿居住、有偿居住,甚至转移房屋所有权。
根据本案情况,原被告双方是协议离婚,协议离婚财产的范围应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特有财产等。原被告在离婚时对上述财产进行了约定,同时对被告离婚后的工资也作了约定,该约定已超出夫妻约定财产的范围。考虑到原被告结婚多年,原告年老病弱,失去劳动能力,且双方所生三个子女均生活困难,原告无生活来源等情况,可以由被告给予较长期的帮助。双方约定的将被告工资的70%给予原告,然而由于被告退休金比原工资少,并且还需要支付租房费用,如果将70%的退休金给予原告,被告的基本生活将难以维持。因此,被告要求重新调整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审法院本着公平、合理和自愿原则,组织双方调解。被告自愿每月支付原告200元生活费,这符合公序良俗的民法原则,是合法有效的。
龚*中
原告与被告之间的非婚生父女关系及其争议。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抚养费、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被告与原告母亲存在亲密关系,导致原告出生,但自出生以来一直由母亲抚养,被告未履行抚养义务。因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争议,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与补偿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后需要分割,双方应平等享有共同财产所有权。财产分割可通过协议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均等分割,但根据实际情况可协商处理。共同财产来源包括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财产,但个人特有财产除外。对于稿费等特殊情况,
继承法中的均等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遗产分配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均等分得遗产,但生活有特殊困难或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可考虑多分或少分。小王的大哥因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应获得更多遗产份额;而小王尽主要扶养义务并共同生活,亦可获得更多份
离婚后如何行使探望权和支付抚养费的问题。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望子女,具体方式和时间需双方协议,如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申请判决。同时,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支付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费用和期限也需双方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申请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