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冒民营银行
以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为借口,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牌照,虚构民营银行名称,以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的方式非法集资。2. 非融资性担保企业非法集资
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一种方式是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另一种方式是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3. 以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为旗号的非法集资
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通过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高额预期回报的承诺,诱骗群众向指定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4. 以“养老”为旗号的非法集资
这种形式有两种突出表现。一种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和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投入资金。5.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
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6. 假借P2P名义的非法集资
以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为幌子,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通过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银行员工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以及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和危害。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或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达到一定数额即可追诉刑事责任。非法集资主要特征包括未经批准筹集资金、承诺给予投资回报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等。其危害包括扰乱
挂名法人代表参与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明确指参与非法集资行为的法人代表会受到刑法中相关规定的惩处。挂名法人代表存在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多重风险,且特定情况下还可能面临人身自由风险。因此,担任公司法人代表需谨慎,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问题。企业向顾客提供预储值服务并承诺优惠,若吸纳资金数额较大且未经审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仅为顾客办理会员卡用于打折等合法经营行为,则不构成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涉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集资者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