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条件 > 男方出轨离婚起诉书

男方出轨离婚起诉书

时间:2024-09-13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105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离婚的情形是非常多的,而夫妻离婚的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如果双方协议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离婚,诉讼离婚要提供起诉书,那么男方出轨离婚如何写起诉书?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男方出轨离婚起诉书

原告

原告×××,女,××年×月×日出生,汉族,职工,住××市×××路×××号。电话:×××。

被告

被告×××,男,××年×月×日出生,汉族,职工,住××市×××路×××号。电话:×××。

诉讼请求:

1、请依法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

2、儿子(女儿)×××归原告抚养,被告每月给付抚养费×××元人民币。

3、婚前和婚后的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共同财产请法院依法分割。

4、被告给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费×××元人民币。

事实和理由:

原告与被告经人介绍相识并恋爱,双方于×年×月自愿登记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年×月生一子取名为×××。但自×年起,被告常常借口加班或应酬夜不归宿,后原告从被告的同事×××处得知被告与其单位的女同事×××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原告到被告的单位找该女同事×××核实此情况,×××当面予以承认。原告对被告进行规劝要求其断绝与×××的不正当男女关系,被告不但不听从劝告,且于××××年×月从家里搬出与×××同居至今。以上事实有×××写给被告的书信、被告的同事×××的证言、邻居×××的证言为证。

此致

某市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月日

起诉离婚庭前调解的原则是什么

1、从自愿原则探索庭前调解程序

自愿,即自己愿意而没有强迫地去做的。即所做出的选择是否自由,是否符合自身的决策导向。故在调解中,当事人的意志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调解程序开始之时,人民法院首先阐述:“原告xx与被告xx某某纠纷一案,本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开(或不公开)进行调解。”这样阐述说明一是本次调解是由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的调解,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同意这次调解。二是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这次调解。

2、从合法原则探索庭前调解程序

合法,即符合法律规定。在调解中,合法不单单指实体合法,更重要的是调解程序本身的合法。关于实体方面的合法主要指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不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不侵害案外人利益;不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关于程序合法主要是调解组织本身及程序要合法,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各级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这就说明人民法院主持调解是合法的。

3、其次,在调解中的程序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的各项规定,比如回避制度、当事人权利告知等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内财产转移对离婚的影响(《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婚姻法失效背景下离婚中财产转移的影响,并介绍了起诉离婚的条件和证据要求以及调解和无效情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处理一方擅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措施、离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以及民法典对离婚的影响和判决不准离婚后的再次离婚诉讼情况。

  • 夫妻一方外出打工离婚哪个法院可以管辖

    夫妻一方外出打工时离婚案件的管辖地问题,通常由被告地人民法院管辖。同时,文章还分析了离婚案件缺席判决存在的弊端,包括感情是否破裂认定难、离婚目的识别难、子女抚养问题处理难和财产状况查明难等方面。由于被告缺席,法院难以全面了解和判断离婚案件的实际情况,

  • 女方出轨男方有证据会受到法律制裁吗?

    女方出轨而男方有证据的情况下是否会受到法律制裁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女方出轨不构成犯罪行为,但男方可以提供证据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文章还介绍了出轨离婚所需的证据,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书面材料和邻居朋友的证言等

  • 分居多久才算是自动离婚

    《民法典》生效后的离婚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了分居时间并不能自动解除婚姻关系,只有经过离婚登记、法院判决或调解才能解除。同时指出,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是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之一。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

  • 男方出轨离婚女方可不可以请求精神赔偿
  • 老公意外残废能否离婚?
  • 车祸后是否能离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