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调查是法庭审判的核心环节,也是出庭公诉的关键环节。讯问被告人在法庭调查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查清案件主要犯罪事实。公诉人通过讯问被告人,展示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实,使人们对案件中的犯罪情节和案件性质有全面的了解。
(二)为公诉人提供辩护方向。被告人在回答讯问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目的性,这些意见通常是其在辩论阶段自我辩护的观点。因此,讯问被告人时应密切关注其回答,以获取辩论信息。
(三)为法庭举证和辩论提供基础。根据讯问被告人的情况,公诉人可以及时调整事先准备好的举证重点和辩论焦点,为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提供基础。
公诉人在法庭上讯问被告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熟悉基本案情,全面掌握证据。公诉人应对将要起诉的案件进行认真审查,全面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熟悉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情节,以及可能用于辩解的证据。
(二)讯问要有针对性。公诉人在讯问时应紧紧围绕犯罪构成要件这一重点,突出本罪的犯罪特征,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讯问内容应围绕指控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观故意、从轻、从重情节等方面展开。
(三)讯问要讲究策略。根据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和表现,采取不同的讯问方式。对于自感罪行严重想交代又怕受到较重处罚的被告人,采取步步紧逼的讯问方法。对于供述反复不定的被告人,抓住矛盾追问,使其难以自圆其说。
(四)讯问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又要规范,态度要严肃。公诉人应使用通俗规范的语言,发问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法律用语。讯问语气要严肃,但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使用辱骂、讽刺、威逼、引诱的语言。
(五)妥善处理被告人当庭翻供和沉默的问题。公诉人应耐心地听取被告人翻供的理由,并找出其中的矛盾和漏洞。对于沉默的被告人,公诉人应告知其沉默等于放弃自我辩护的权利。
司法实践中的讯问技巧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不同的案情采用不同的策略。作为一名公诉人,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知识储备,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