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是根据联合国宪章建立的一个机构,具有广泛的职权。作为一个提出审议和建议的机构,大会在全球范围内对人权的实施进行政治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大会分为6个委员会,通常在提交大会之前,人权问题需要经过第三委员会的预先审议。尽管大会的建议对国家没有法律拘束力,但各会员国根据宪章第55条和56条的规定,承担与联合国合作的一般义务。因此,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大会权力之下负责协调联合国经济、社会、人权和文化活动的机关。根据宪章第68条的规定,该理事会于1947年成立了人权委员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防止种族灭绝、消除无国籍状态、保护少数者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还审议人权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在1970年,经社理事会通过了“1503号”决议,建立了对“似乎显示大规模严重且有可靠证明的侵犯人权的情势”进行审查和矫正的程序。在此决议中,“严重的”是指侵犯人权的行为特别残忍或暴虐,“大规模”则是指有证据表明经官方许可的大规模践踏人权的行为。
人权委员会目前有53位委员,除了委员外,其他国家、政府间组织和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委员会会议。委员会每年召开为期6周的会议,是处理人权问题的主要政府间机构。委员会起草了被合称为“国际人权宪章”的三个法律文件。此外,委员会还建立了一套保护人权的机制和程序,通过特别报告员和工作组,特别是通过向有关国家派遣调查人员,对国家遵守人权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有关方面的指控进行调查。人权委员会下设了若干工作组和附属机构。
联合国促进和保护人权小组委员会是人权委员会的主要附属机构,成立于1947年,并在1999年更名为促进和保护人权小组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能包括依据《世界人权宣言》,研究涉及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任何歧视问题,以及保护种族、民族、宗教和语言上的少数者的问题,并向委员会提出建议。此外,委员会还行使理事会或委员会可能委托给它的其他任何职能。
秘书处是联合国负责处理日常行政管理事务的机关,秘书处和秘书长具有广泛的职权,包括保护与促进人权的职权。在1993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8届会议上,设立了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在联合国秘书长的指示和权力之下,对联合国的人权活动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在大会、经社理事会和人权委员会的全部权限、权力和决定的框架之内行使职权。高级专员任期为四年,可连任两届。
下列国际人权公约受相关委员会或条约机构的监督: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我国刑法规定了属地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等原则,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或领域外犯罪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国内立法涉及的问题。对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即使经过外国审判,
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关系。刑事诉讼旨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我国需完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包括赋予沉默权和律师辩护权利等,并加强监督、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公权力滥用,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当前,我国犯罪嫌疑
联合国宪章与国际人权宪章的人权内容及其影响。联合国宪章序言宣布了保护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的信念,但其人权条款并不能直接构成会员国的义务。国际人权宪章包括《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这些文件为人权领域提供了法律基础并产生了
中国人权法制建设的重要使命和系统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国际人权法在中国人权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加快人权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