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指合同双方约定的,为了免除或者限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来责任的条款。在现代合同发展中,免责条款广泛存在,并具有以下特征: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合同组成部分,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或履行不完全时免除责任的情况不同。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中约定免责的内容或范围,例如约定"限制赔偿数额"或"免除某种事故责任"。
免责条款必须以明示的方式提出,任何默示的免责条款都是无效的。
免责条款的目的是排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免责可以部分免责(限制)或全部免责(排除)。
各国法律一般规定,当一方拟制免责条款时,应给予对方充分注意的机会。例如,通过合理的印刷方式和位置,确保对方充分注意到免责条款,或者提供充分的提示。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流行格式合同的情况下,对于格式合同中不合理或不公正的免责条款,法律普遍认定该条款无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格式合同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消费者的权利。
对于免责条款的效力,法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一般而言,经过充分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只要是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且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承认其效力。然而,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是被禁止的。否则,将导致免责条款的滥用,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不利于保护正常的合同交易。以下两种免责条款被认定为无效:
法律特别保护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从整体社会利益的角度考虑。如果允许免除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人身伤害责任,就等于纵容当事人利用合同形式对另一方当事人的生命进行摧残,这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相违背。在实践中,这种免责条款通常与另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因此,本条禁止这类免责条款。
我国合同法规定,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财产损失的条款无效。这是因为这类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存在,就意味着允许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这种条款欺骗对方当事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权益,这与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违背。需要注意的是:
(1) 对于免除一方当事人因一般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有效。
(2) 免责条款必须是免除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才无效。换句话说,对于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不论当事人是否故意或重大过失,只要免除人身伤害责任,根据本条第一项规定,该条款应视为无效。
承诺迟延的法律解释及原因。根据《合同法》规定,承诺超过规定期限或由于投寄信件等原因未按时送达都会导致承诺迟延。在这种情况下,要约失效,迟到的承诺不具备法律效力,合同也不成立。受要约人发出承诺后,除非及时得到要约人的确认,否则将被视为新的要约。
合同中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中,主要是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和政府行为三大类。而约定免责事由则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但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及其特征。免责条款是双方约定的,为了免除或限制未来责任的条款,具有约定性、明示性和免责性。其注意事项包括给予对方充分注意的机会,法律对免责条款的效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以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
产品安装免责条款的撰写以及安装质量对设备的重要性。强调了设备安装质量对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不合格的安装可能导致的隐患。文章明确,若客户选择自行安装并出现安装不当导致的问题,设备保修期将终止,且相关损失需自行承担。同时提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