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指合同双方约定的,为了免除或者限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来责任的条款。在现代合同发展中,免责条款广泛存在,并具有以下特征: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合同组成部分,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或履行不完全时免除责任的情况不同。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中约定免责的内容或范围,例如约定"限制赔偿数额"或"免除某种事故责任"。
免责条款必须以明示的方式提出,任何默示的免责条款都是无效的。
免责条款的目的是排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免责可以部分免责(限制)或全部免责(排除)。
各国法律一般规定,当一方拟制免责条款时,应给予对方充分注意的机会。例如,通过合理的印刷方式和位置,确保对方充分注意到免责条款,或者提供充分的提示。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流行格式合同的情况下,对于格式合同中不合理或不公正的免责条款,法律普遍认定该条款无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格式合同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消费者的权利。
对于免责条款的效力,法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一般而言,经过充分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只要是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且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承认其效力。然而,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是被禁止的。否则,将导致免责条款的滥用,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不利于保护正常的合同交易。以下两种免责条款被认定为无效:
法律特别保护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从整体社会利益的角度考虑。如果允许免除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人身伤害责任,就等于纵容当事人利用合同形式对另一方当事人的生命进行摧残,这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相违背。在实践中,这种免责条款通常与另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因此,本条禁止这类免责条款。
我国合同法规定,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财产损失的条款无效。这是因为这类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存在,就意味着允许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这种条款欺骗对方当事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权益,这与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违背。需要注意的是:
(1) 对于免除一方当事人因一般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有效。
(2) 免责条款必须是免除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才无效。换句话说,对于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不论当事人是否故意或重大过失,只要免除人身伤害责任,根据本条第一项规定,该条款应视为无效。
因签订空白合同导致利益受损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胜诉的策略。当事人需积极收集证据,证明合同无效或存在重大误解。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合同中涉及造成人身伤害或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一起关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的争议案件。王女士投保后因病住院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为由拒绝理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因为保险公司未能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且相关条款应解释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法律性质,包括保险法对其的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制。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约定风险排除事项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需要做出充分的提示和说明,否则条款无效。保险法解释对免责条款进行了界定,仅限于格式合同文本中。此外,还探讨了免责
疲劳驾驶导致车祸后是否能获得保险赔偿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解释,保险公司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情形,若已对投保人进行明确提示,该条款合法有效。因此,保险公司不能拒绝赔偿因疲劳驾驶导致车祸的保险索赔,被保险人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