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这类案件由被告人被抓获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根据中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管辖协定确定管辖。如果没有协定,由犯罪发生后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中国公民在驻外的中国使(领)馆内犯罪,由该公民主管单位所在地或者他的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由该公民离境前的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根据刑法应受处罚的规定,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正在服刑的罪犯在脱逃期间的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获并发现的,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被缉捕押解回监狱后发现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双方是在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者单位的,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我国刑法规定了属地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等原则,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或领域外犯罪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国内立法涉及的问题。对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即使经过外国审判,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调解、案件管辖、地域管辖、管辖权转移、审判组织人数、回避申请以及公开审理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民事诉讼中注重调解,而刑事诉讼则有一定的限制;在案件管辖方面,两者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域管辖上,民事诉讼以被告所在地为主,刑事诉讼则以犯罪地
我国法律对于外国人犯罪的规定。包括外交代表刑事管辖豁免、涉外刑事案件的处理、领域外外国人对我国国家和公民犯罪的处理以及根据国际条约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案件等方面。对于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行为,外国人在受到外国审判后,仍可根据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已受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类型和管辖地,以及针对犯罪地的定义。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审判人员的回避制度、被告人的辩护与代理资格,以及审判人员和法院工作人员的亲属在担任辩护方面所受到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