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时才需要调解程序。
根据《婚姻法》第32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进行调解。因此,调解是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即使在起诉之前已经通过婚姻登记机关或街道组织进行过调解,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仍需进行调解。
在进行调解时,审判人员必须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宣传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对有过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无过错的一方进行疏导。调解开始后,应首先进行调和工作。如果双方感情尚未破裂,但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及时判决不准离婚。如果双方感情确实已经破裂且无和好可能,法院将进行调解离婚的工作。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及时判决准予离婚。
调解是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但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必须接受调解。对离婚当事人进行调解时,也必须坚持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一方面,必须确保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另一方面,所达成的协议内容必须是经过说服教育并由当事人民主协商的结果。
协议离婚的法律优势和缺点。协议离婚具有时间短、费用低、压力小的优势,但存在法律风险、适用范围有限以及缺乏强制执行力的缺点。协议离婚适用于达成一致意见且无分歧的夫妻,但需注意离婚协议书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且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民事调解书与离婚书的关系。民事调解书是解除夫妻关系的协议书,生效后即意味着离婚,与法院判决书和民政局离婚证有同等效力。民事调解书的制作和效力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离婚诉讼程序包括起诉、答辩和开庭审理阶段。
离婚调解书的生效时间及相关流程。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捺印后生效,法院可当庭告知或十日内发送民事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离婚诉讼流程包括提交起诉状、法院审查受理、调解、开庭审判等步骤,调解不成功则进行法庭审理并判决。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离婚调解协议具有契约性质,经法院确认后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对此法律关系发生争议。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同法院生效判决书一样,当事人丧失上诉权。调解书有给付内容且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调解结束可以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