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常常有人误以为,只要夫妻一方有过错(如有第三者、实施家庭暴力等),在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有过错方应当不分或少分夫妻共同财产。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7条规定,对于在离婚时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一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此外,《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可以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若因一方的过错而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应平均分割,不存在过错方应少分或不分的规定。然而,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进行损害赔偿。当然,一方也可以自愿放弃夫妻共同财产的份额,法律并不禁止或干涉。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婚后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论谁赚多赚少,夫妻婚后所得收入都属于共同财产。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如果你的另一半存在“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你可以主张损害赔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难以收集证据,法院很难支持此项请求。若你能提供证据,情况就会变得简单。但是,如果对方仅仅是在网上与其他女人说些过火热的话,偶然发生一夜情等事情,这与法条中规定的“与他人同居”是不相符的。法律规定的同居行为是指长期稳定地共同居住。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中国法律对于曝光婚外情证据的规定,指出其侵犯了隐私权并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收集婚外情证据的方法,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保证书、照片、录像和录音等,但需注意采集证据时需遵守法律边界,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离婚时一方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当夫妻离婚时,若一方故意转移财产,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但法律规定不能要求对方净身出户。对恶意转移财产的一方,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若离婚后发现有此行为,仍可向法院起诉。同时,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