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保险业务员常常利用个人关系向亲戚朋友推销保险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出于面子或信任而购买所谓的“人情保单”。然而,事后他们往往会发现所购买的保单与自己的期望不符,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关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2000年下半年,他的前同事王女士回到单位推销投连险。王女士声称该险种投资于一级市场,年利润率最高可达到30%,一般也有10%,不会有亏损。她还拿出“回报一览表”以及报纸登载的相关文章给关先生看,承诺肯定将赢利,并且回报率可达到10%-30%。
出于对老同事的信任,单位里很多同事都购买了这种投连险,关先生也购买了5份。然而,王女士在2001年5月又说可以追加投资,称这是公司给客户的优惠,而且投资额有限,错过时间就没有优惠了。于是,关先生又投入了1万元。然而,这1万元的发票却迟迟未到手。关先生开始怀疑是否出了问题,于是亲自到保险公司了解情况。
在保险公司,关先生得到了一份“告顾客书”,才知道该保险与市面上的分红保险等其他险种有很大的不同,自己要承担投资风险。他还从“告顾客书”中了解到保险公司不仅不承担风险,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按照客户所支付金额的百分比,还要收取0.5%-2%的管理费。更让他气愤的是,他得知曾经的同事王女士在介绍业务时并没有取得从事该项业务的资格,他的合同是挂在另一名保险代理人的名下。
关先生感到被欺骗,他立即向保险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希望公司能返还保险款项。然而,保险公司否认有欺诈行为,王女士也否认当初曾承诺过10%-30%的利润。像关先生一样,很多人也是出于面子或过分相信保险好处的描述,而没有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对重要的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一无所知。
保险是一种特殊商品,购买时应谨慎选择,不能出于面子或情感而购买自己实际不需要的保险,或者只购买象征性的一点保险,远不能满足真正出险后的需求,成为事实上的“鸡肋”保险。
专家建议,无论通过什么人购买保险,都应先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确保理解后再签订合同并支付保费。为了避免代理人对条款解释不明确,消费者可以直接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进行咨询,特别是要弄清楚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等关键内容。如果可能,最好寻求专业的理财顾问帮助,仔细研究分析家庭的财务特点,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并选择适合的险种和保险金额。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指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给予购买者额外奖励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销售而非有奖,违反本质的行为应受法律禁止。此外,文章介绍了有奖销售的分类,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有奖销售。
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的区别。自愿保险基于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双方自愿订立保险合同;而强制保险则是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规定,特定人员必须参加的保险,范围受严格限制。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通常为强制保险。
关于继承权的法律条例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议题,即在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情境下会产生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样的行为不论最终是否成功,继承人都会丧失继承权。文章强调了法律对于这种行为的态度和立场。
被告人郝X被指控犯诈骗罪一案的刑事判决书撰写方式。郝X冒充苹果公司员工,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手机为诱饵骗取被害人田×人民币11200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郝X有漏罪情况,即之前未判决的诈骗罪。法院最终判决郝X犯诈骗罪,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