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法律规定,开庭审判到宣判所需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但是审结期限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是有所不同的。
刑事诉讼的审结期限如下:
(1)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0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2) 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10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3)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两个月以内审结。
民事诉讼的审结期限如下:
(1) 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3)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4) 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1) 第220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20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2) 第225条: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10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3) 第243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两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158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两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1) 第149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 第161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3) 第176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4) 第180条: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遗产继承纠纷当事人提起诉讼时,诉讼时效是否中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是主张权利的行为,诉讼时效不会中止,但会中断并重新计算。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等原因,诉讼时效才会中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遗产继承诉讼的证据。
帮人干活受伤如何打官司的问题。首先,需要收集证据,证明劳务关系和受伤的因果关系。诉讼类型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侵权诉讼中,被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诉讼要素包括法院参与、原告和被告双方参与以及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问题。
刑事案件审理期限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审理期限一般为两个月内宣判,最长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案件可延长。法院改变管辖或检察院补充侦查后,审理期限重新计算。检察院有权提出纠正意见。自诉案件审理期限视被告人是否被羁押而定。简易程序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被告人若在审判阶段死亡的处理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应裁定终止审理,但若证据显示被告人无罪,可缺席审理并判决。被害人在被告人造成物质损失的情况下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若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可提起诉讼。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