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见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可以在被监视居住的地方或者侦查机关指定的监视居住场所进行。会见时除律师外,其他人不得在场,但如果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盲人、聋人或哑人,律师会见时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应该在场。此外,律师会见时不得被监听。
2. 会见未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可以在犯罪嫌疑人的住所、单位或律师事务所进行。会见时除律师外,其他人不得在场,但如果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盲人、聋人或哑人,律师会见时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应该在场。此外,律师会见时不得被监听。
3. 会见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应当在羁押场所进行。
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时,应携带以下证件和文件:
1. 办理会见手续: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向羁押场所出示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委托书。如果有翻译人员参加会见,还应出示侦查机关准许翻译人员参加会见的证明。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还应出示侦查机关《批准会见犯罪嫌疑人决定书》。
2. 确认《授权委托书》: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征询其是否同意聘请律师。如果犯罪嫌疑人同意,应让其在聘请律师的《授权委托书》上签字确认;如果犯罪嫌疑人不同意,应记录在案并让其签字确认。
3. 了解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向其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情况、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所涉嫌的案件、如果承认有罪,陈述涉及定罪量刑的主要事实和情节、如果认为无罪,陈述无罪的辩解、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其人身权利及诉讼权利是否受到侵犯,以及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4. 制作会见笔录: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应制作会见笔录,并让犯罪嫌疑人阅读或宣读。如果笔录有遗漏或差错,应允许犯罪嫌疑人补充或改正。在犯罪嫌疑人确认无误后,要求其在笔录上签名。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可以进行录音、录像、拍照等,但必须事先征得犯罪嫌疑人的同意。
5. 交接手续:律师会见完毕后,应与羁押场所办理犯罪嫌疑人的交接手续。
6. 会见注意事项: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应遵守羁押场所依法制定的有关规定。律师不得为犯罪嫌疑人传递物品或信函,不得将通讯工具借给犯罪嫌疑人使用,不得对案件进行调查,不得会见证人或被害人。律师应严格保守秘密,不得进行其他违反法律的活动。
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的探望权问题。包括探望权的定义和内容,如关心成长、教育等方面的责任,以及探望权的中止情形,如探望权人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患有不宜与他人接触的疾病或对子女有违法行为等情形可能导致探望权被中止。
根据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条规定的探视权诉讼。离异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有协助义务。因长期被拒绝探视子女,许多离异父母提起诉讼。他们希望通过法院判决与子女共同居住一段时间,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
离婚后探视子女时带走藏匿子女的法律后果。依据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夫妻双方无论是否离婚都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和权利,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若有人违反法律探望规定,人民法院可依法采取措施,包括中止探望权利或强制执行。
治安行政拘留中家属的探望权问题。家属凭借合法身份证明可探视被行政拘留人员,无需提前申请。同时,《拘留所条例》规定拘留所应保障被拘留人的会见权利,需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探视程序包括持有效身份证件在规定时间于拘留所会见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