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性是刑事非法证据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区别于合法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制度对证据的收集、保存、固定和审查以及表现形式等都有严格的限制规定。符合这些规定的证据被认为是合法证据,不符合规定的则是非法证据。因此,非法证据就是指不符合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制度的特性。非法证据可以表现为违反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制度强制性规定的特性,比如刑讯逼供。也可以表现为违反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制度一般性规定的特性,比如律师个人调查取证。
关联性是指非法证据必须与对待证的案件事实的证明有联系。即证据必须与犯罪行为是否存在、犯罪行为是否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罪轻或罪重有关的事实证明相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表现为与案件事实存在着客观真实的联系,比如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也可以表现为与案件事实没有真实联系,但最终与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有联系,比如证人作假证明某犯罪嫌疑人不在强奸罪的作案现场。尽管这种证据与案件真实无关,但与证明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有关,因此被认为具有关联性。否则,就没有必要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排除其适用。例如,某犯罪嫌疑人被控犯有杀人罪,某证人作伪证称该犯罪嫌疑人不在强奸罪的作案现场。虽然这个证据是非法的,但与该犯罪嫌疑人被控杀人罪无关。因此,根据关联性规则可以排除该证据的适用,而不必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种观点认为,非法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犯罪活动中,犯罪嫌疑人不可避免地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接触人和物,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留下各种痕迹,这些痕迹被周围人感知,或在犯罪过程中使用某种物品。总之,这些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痕迹、犯罪嫌疑人使用过的物品以及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即使是非法证据也具有客观性。一切主观臆断、怀疑推测、道听途说等不具有客观真实性的东西都不属于非法证据的范畴。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以及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其主体、适用范围、程序与期限等已在相关法律中明
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包括非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非法证据不符合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制度的特性,可以是强制性规定违反,也可以是一般性规定违反。非法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联系,但这种联系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此外,非法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
刑事案件二次侦查过程中缺乏新证据的处理方式,包括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撤诉、补充侦查的相关程序和规定,以及刑事证据的分类。在二次侦查中,如果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补充侦查是在原有侦查基础上的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证据的活动,分为不同阶段
刑事案发后与嫌疑人的录音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考虑其与案件的关联性、取证的合法性等因素。若录音合法、关联性强且真实充分,可作为证据;若存在非法手段或关联不强,则可能被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