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众筹 >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时间:2025-07-09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8490
中国式众筹虽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法律风险。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类型,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相比,其法律风险最为突出和明显。那么,不同众筹模式,该如何避开相关法律风险?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第一、玩众筹如何避开刑事及行政法律风险?

众筹可能触犯刑事法律风险和行政法律风险,其中行政法律风险与刑事法律风险具有关联性和对应性。债权类众筹可能触碰非法集资类犯罪,股权类众筹可能触碰非法证券类犯罪,回报类众筹可能触碰集资诈骗类犯罪,捐赠类众筹可能触碰集资诈骗类犯罪。为避免这些风险,众筹平台需遵守法律红线。

1、债权类众筹如何避开刑事或行政法律风险?

债权类众筹需避免触碰非法集资类刑事犯罪或行政违法风险。具体做法包括:将自身定位为中介平台,不直接经手资金、不提供担保、不承诺回报、不募集资金、不建立资金池;严格审查融资方信息,防止虚假信息发布。

2、股权类众筹如何避开刑事或行政法律风险?

股权类众筹需避免触碰非法证券类刑事犯罪或行政违法风险。具体做法包括:不向非特定对象发行股份、不向超过200个特定对象发行股份、不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发行股份;严格审核投资方和项目发布方的信息,防止发布虚假信息。

3、回报类众筹如何避开刑事或行政法律风险?

回报类众筹需避免触碰集资诈骗类刑事犯罪或非法金融类行政违法行为。具体做法包括:严格审查项目发布人的信息和项目的真实性、严格监管募集资金、不为项目发起人提供担保责任。

4、捐赠类众筹如何避开刑事法律风险?

捐赠类众筹需避免被虚假公益项目信息发起人利用,触碰集资诈骗类刑事法律红线。具体做法包括:严格审查项目发布人的资格和公益项目的情况、严格监管募集资金。

第二、玩众筹如何避开民事法律风险?

为避免民事法律争议,众筹平台应设立众筹规则并与参与者签署完整的协议,对需求双方签署具体债权或股权投融资协议,对股权代持问题签署股权代持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务置换的定义和风险

    债务置换的定义、操作方式、动机和效果以及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债务置换是债券持有人卖出旧债券以交换新债券的手段,旨在规避风险。政府常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延长国债支付时间。债务置换有助于维持投资组合稳定性和整体价值,但也存在风险,随新增债务的增加而加大。对地方

  •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不同众筹模式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众筹平台需遵守法律红线,避免触碰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集资诈骗等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具体做法包括严格审查项目发布信息、监管募集资金、遵守中介定位等。同时,为规避民事法律风险,众筹平台应设立规则并与参与者签署完整协议,明确各

  • 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

    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首先,股权众筹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公募”与“私募”界限,可能触及公开发行证券或“非法集资”红线。其次,股权众筹存在投资合同欺诈的风险,尤其是“领投+跟投”机制中可能出现欺诈行为。最后,股权众筹平台权利义务模糊,需进一步理清与用户之间

  • 韩国非法打工的法律处罚措施

    韩国非法打工的法律处罚措施和国外打工人员应注意的事项。对于想要出国务工的人员,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通过正规途径申请签证,规避非法居留和非法打工的风险。同时,国外打工人员应注意保障自身安全,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尊重当地民众,妥善保管个人物品。

  • 一个人可否同时在两个公司入职
  • 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维权途径
  • 挂名法人的风险及规避方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