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当事人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应提交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如果结婚证遗失,由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关系证明可以代替。对于构成事实婚姻的情况,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应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或公安机关的证明。
对于家庭暴力的情况,应提交法医鉴定,并提供证人证言。对于吸毒、赌博行为,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对于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情况,应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对于重婚行为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情况,应提交相关的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相片或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等证据。
如果要证明一方经济状况良好,可以提交工资单或其他合法收入的证明。如果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应提交子女本人愿意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
房产证明方面,可以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出资证明。对于存款证明,需要提供开户行名称和银行账户。对于债务证明,可以提供借据以及相关的证据佐证。
根据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则应准予离婚。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即结婚后,男女一方又与别人登记结婚或共同居住在一起生活。
即对家庭人员进行打骂、捆绑、挨饿或不管不问、丢弃。
即在进行劝说后,还继续有此行为。
即两人分居两年且没有共同生活的情形。这两年时间是持续不间断的,如果中途有共同生活,那么也不算两年分居。
单方离婚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包括证明婚姻关系的材料、证明感情已经破裂的材料、对方有过错的材料等。这些证据可以自行收集,也可以申请法院收集。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一般来说,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如果被告已不在中国境内,可以向原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如果符合法律规定,法院将受理;否则将驳回。
法院受理离婚诉讼案件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
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在开庭前至少3日前通知双方。
双方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代理离婚诉讼。但根据法律规定,没有正当理由的当事人应当到庭,除非向法院提出不出庭的申请,是否容许由法院决定。
法院根据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如何分割财产,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等作出判决。
离婚案中如何认定一方的出轨行为。一方面,出轨行为包括当庭承认或证据证实的形式,分为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两种类型。另一方面,根据法律规定,出轨行为并不一定构成法定离婚条件,但如果一方有婚外情导致离婚,法院会考虑将其视为过错方,在分割财产时给予适当少分。
离婚财产分割的策略。在起诉前调查对方财产并扩大共有财产范围,是重要的分割策略之一。举证对方损害共同财产或存在过错,可以争取多分财产。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对财产分割有积极影响,并可争取对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在协商中唤起对方的道德感和对孩子的责任感,争取对方
离婚证据的种类及其相关要点。文章详细介绍了证明离婚双方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包括感情破裂和对方有过错的离婚证据,以及证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的证据。此外,文章还涉及争取抚养子女的离婚证据。
证明同居基本情况的各种证据。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证明配偶与第三者婚外情的证据,以及配偶亲口承认的书面材料和邻居、朋友的证言等。在取证过程中应遵循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权利,并咨询专业律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