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当事人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应提交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如果结婚证遗失,由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关系证明可以代替。对于构成事实婚姻的情况,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应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或公安机关的证明。
对于家庭暴力的情况,应提交法医鉴定,并提供证人证言。对于吸毒、赌博行为,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对于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情况,应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对于重婚行为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情况,应提交相关的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相片或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等证据。
如果要证明一方经济状况良好,可以提交工资单或其他合法收入的证明。如果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应提交子女本人愿意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
房产证明方面,可以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出资证明。对于存款证明,需要提供开户行名称和银行账户。对于债务证明,可以提供借据以及相关的证据佐证。
根据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则应准予离婚。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即结婚后,男女一方又与别人登记结婚或共同居住在一起生活。
即对家庭人员进行打骂、捆绑、挨饿或不管不问、丢弃。
即在进行劝说后,还继续有此行为。
即两人分居两年且没有共同生活的情形。这两年时间是持续不间断的,如果中途有共同生活,那么也不算两年分居。
单方离婚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及现住址、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包括证明婚姻关系的材料、证明感情已经破裂的材料、对方有过错的材料等。这些证据可以自行收集,也可以申请法院收集。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一般来说,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如果被告已不在中国境内,可以向原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如果符合法律规定,法院将受理;否则将驳回。
法院受理离婚诉讼案件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
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在开庭前至少3日前通知双方。
双方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代理离婚诉讼。但根据法律规定,没有正当理由的当事人应当到庭,除非向法院提出不出庭的申请,是否容许由法院决定。
法院根据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如何分割财产,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等作出判决。
婚姻存续期间已签订但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的处理方式。根据婚姻法解释,人民法院在判决房屋使用权时,不会确定所有权归属。对于婚姻期间购买的房屋,无论产权是否完全,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可在离婚时进行分割。对于未取得完全产权的房屋,出售和分配需按国家和单位比例进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
离婚后与父亲生活的孩子的监护权问题,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权问题。法律上规定,父母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即拥有监护权,继父母也可以成为继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同时,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需遵循婚姻法规定,禁止虐待或歧视。关于赡养费的问题,取决于继
离婚后房屋过户是否需要缴纳税款的问题。根据我国婚姻法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批复,夫妻共有房屋产权的变更不属于房屋买卖行为,因此离婚后办理房屋产权变更不需要缴纳契税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