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解决方案 > 婚姻家庭 > 离婚损害赔偿 > 一方虐待家庭成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一方虐待家庭成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浏览:8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9213

导读

夫妻一方有虐待家庭成员的,并导致夫妻间感情破裂而离婚的,另一方可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

法律依据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概念解读

夫妻一方有虐待家庭成员的,并导致夫妻间感情破裂而离婚的,另一方可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

虐待,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如打骂、恐吓、冻饿、患病不予治疗、限制人身自由等。虐待行为包括生活上的虐待、精神上的虐待等。

必要条件

1.夫妻双方须诉讼离婚或协议离婚。也就是说,有离婚才会有损害赔偿请求,如果没有离婚,就不会有离婚损害赔偿请求。

①如果双方当事人不起诉离婚,也没有协议离婚的,只是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是不会受理的。

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也不会予以支持的。

2.受害方(权利人)只能要求具有过错的配偶(义务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受害方只能要求自己有重婚的配偶进行赔偿,而不能要求其他人赔偿。

请求时间

1.无过错方在离婚诉讼中是原告的时候,必须在离婚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2.无过错方在离婚诉讼中是被告的时候,原则上须在离婚中提出,例外有两种情形:①如果过错方提出了离婚,无过错方不同意离婚的,并且没有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可以就离婚损害赔偿单独提起诉讼。②在一审中,无过错方作为被告没有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在二审期间提出的,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1年内另行起诉。

3.双方协议离婚的,如果在协议中明确表示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不得再主张;协议中没有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可在协议离婚后1年内提出。

权利内容

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对家庭成员有虐待行为的,另一方可以在离婚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赔偿的内容可以是物质损害赔偿也可以是精神损害赔偿。

参考案例

案例简介

鹏鹏与丽丽在2008年结婚,刚开始两人能够相敬如宾的生活,但好景不长,鹏鹏疑心重,常常怀疑丽丽与以前的老同学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于是常常恶语向相,吵架后还常常用烟头烫伤丽丽,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年多。丽丽终于无法忍受,在2010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鹏鹏离婚,并且以鹏鹏长期虐待自己,让自己的身心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为由,提出离婚损害赔偿5万元。

案件分析

本案中,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鹏鹏在婚姻期间多次用烟头烫伤丽丽,还经常用言语对其进行辱骂,构成了虐待,并且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因此判决二人离婚,并且鹏鹏给予丽丽5万元损害赔偿。

解决方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对注册驰名商标如何保护?

    经过注册的驰名商标,商标持有人对该“驰名商标”享有商标专有权,如果他人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使用该商标的,当他持有人不仅有权禁止他人使用和注册,还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为驰名商标。第十三条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 家暴离婚纠纷处理指南

    家暴是对家庭成员权利的侵害,包括精神上的伤害、身体上的伤害、性方面的伤害和经济方面的伤害等。以下内容是关于家暴后离婚纠纷的一些解决办法,希望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到您!反家暴法明确,公安机关接到家暴报案后应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

  •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因夫妻履行法定扶养义务、赡养义务所负债务,均应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畴。在夫妻双方离婚后,因未成年孩子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所负的债务,同样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畴。后张男李女因此感情破裂,主张离婚。案件中5万元的借款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虽然是张男借钱,

  •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在婚姻存续期间,现役军人没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需要军人的同意,否则军人配偶想要离婚是非常困难的。《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

  • 一方虐待家庭成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