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作为证据提交时,应当注明手机型号、发送接收的时间、发信人的手机号码等关键信息,并且最好通过公证机关进行公证。此外,手机短信还应该有其他证据相佐证,以提高其证明效力。
根据诉讼法的证据原则,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要求,指的是诉讼证据必须是依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的程序取得的事实材料。除了要求证据的形式合法外,还要求证据的收集、提供和审查等环节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的要求。
根据最高法院1995年3月的批复,《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认为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根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属于不合法行为,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该批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禁止当事人以偷拍偷录的方式收集证据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一规定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影响了法律公平的实现。部分当事人因举证困难或无法举证而承担了不利的法律后果,不利于对他们民事权益的保护。
根据最高法院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对私自偷拍偷录行为作出了新的解释。新的司法解释第六十八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同时,第七十条第三款规定,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效力。
《规定》对证据合法性的判断标准为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相比1995年的批复,这一规定更加合理。然而,在适用时仍存在因规定笼统模糊而导致同一案件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给了法官自由裁量权。
离婚官司中,书证被广泛运用,如结婚证、公证书、保证书、遗嘱、借条、情书等。在应用书证时,应注意提交的书证与其他证据形成链条,一起补强所要证明的事实,以增加证明力和法院采信的机率。
物证具有客观性,不受主观因素和诉讼环境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离婚案件中,物证证实内容更容易被法官采信。然而,由于涉及的物证数量较少且当事人缺乏保存意识,当事人举证的物证较少。
视听资料是利用录音、录像、光盘、电影胶片等反映图像和声音的证据,用于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事人举证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视听资料证据被采用,如手机录音、MP3录音、录音笔录音等。
视听资料具有直观性,一般是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证人直接的表述。特别是对于离婚案件中当事人的自述,一旦反映在录音资料或录像材料上,往往可以认定为自认。当事人若想推翻这类证据,须另行举出反证。因此,视听资料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能更好地反映客观事实,证明力较强。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家暴案件中的离婚起诉程序,包括起诉书的撰写、证据准备、递交起诉书和证据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离婚后家暴案件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一方财产的认定以及夫妻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等。
发表出轨视频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行为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如果以偷录、偷拍等方式获取出轨视频,并公开传播,就涉嫌侵犯隐私权。因此,在采集涉及个
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取证困难问题。文章指出,在家庭暴力和婚外同居等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往往面临取证困难的问题。由于家庭暴力事件的隐蔽性和无过错方证据不足,许多无过错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无法得到支持。此外,婚外同居现象多为隐蔽且无固定住所,使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