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是指公民根据法律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亲权是指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进行教养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然而,法律并未规定父母任何一方可以随意更改子女的姓名。因此,离婚后一方擅自更改子女姓名与司法解释的精神相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法院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一方擅自更改孩子的姓名是错误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即使年幼的孩子表示愿意接受更改后的名字,由于其年幼,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后果,其意见对案件审理不起决定作用。
一般情况下,子女出生及其未成年时期的姓名由父母依亲权决定,对于有关其更名的纠纷处理应遵循亲权原则。我国实行的是父母平等的共同亲权原则,父母的共同意思决定亲权的行使。因此,父母一方未经对方同意而擅自变更未成年子女的姓氏为继父或继母或第三人姓氏的行为是无效的。
父母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姓氏问题仍然属于双方共同亲权的内容。如果一方未经对方同意而变更未成年子女的姓氏为继父或继母或第三人姓氏,对方要求恢复子女原有姓名是合理的,符合情理和法律要求。然而,另一方也不能因子女姓氏的变更而拒付子女的抚养费。
婚姻存续期间已签订但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的处理方式。根据婚姻法解释,人民法院在判决房屋使用权时,不会确定所有权归属。对于婚姻期间购买的房屋,无论产权是否完全,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可在离婚时进行分割。对于未取得完全产权的房屋,出售和分配需按国家和单位比例进
离婚诉讼中的各项请求,包括判决离婚、孩子抚养及抚养费承担、对方抚养时的探望权、财产分割、经济帮助和损害赔偿等。文章还提到了结婚和子女出生的具体时间,符合法定离婚情形。同时,文章也给出了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原告应做好的准备,如咨询律师、保存有效证件和财产凭
关于离婚后净身出户是否还需要支付孩子抚养费的问题。律师指出,即使离婚时一方净身出户,如果没有明确约定用财产充抵抚养费,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但如果已明确约定财产用于冲抵抚养费且没有发生法定事由,则不需要另行支付。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必要时可以向父母提出合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及其实践案例。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文中详述了一夫妻因逃避法院判决而面临法律制裁的实例,包括法院的判决、司法拘留以及追加被执行人等过程。最终,法院认定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