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是指公民根据法律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亲权是指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进行教养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然而,法律并未规定父母任何一方可以随意更改子女的姓名。因此,离婚后一方擅自更改子女姓名与司法解释的精神相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法院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一方擅自更改孩子的姓名是错误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即使年幼的孩子表示愿意接受更改后的名字,由于其年幼,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后果,其意见对案件审理不起决定作用。
一般情况下,子女出生及其未成年时期的姓名由父母依亲权决定,对于有关其更名的纠纷处理应遵循亲权原则。我国实行的是父母平等的共同亲权原则,父母的共同意思决定亲权的行使。因此,父母一方未经对方同意而擅自变更未成年子女的姓氏为继父或继母或第三人姓氏的行为是无效的。
父母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姓氏问题仍然属于双方共同亲权的内容。如果一方未经对方同意而变更未成年子女的姓氏为继父或继母或第三人姓氏,对方要求恢复子女原有姓名是合理的,符合情理和法律要求。然而,另一方也不能因子女姓氏的变更而拒付子女的抚养费。
离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协议离婚可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当天可完成手续。诉讼离婚则需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审理时间视案件情况而定。夫妻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准予离婚。若无充分证据显示夫妻感情破裂,起诉方需再次提起诉讼才有可能被
关于离婚后净身出户是否还需要支付孩子抚养费的问题。律师指出,即使离婚时一方净身出户,如果没有明确约定用财产充抵抚养费,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但如果已明确约定财产用于冲抵抚养费且没有发生法定事由,则不需要另行支付。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必要时可以向父母提出合
家暴案件中的离婚起诉程序,包括起诉书的撰写、证据准备、递交起诉书和证据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等步骤。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离婚后家暴案件中的财产分配问题,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一方财产的认定以及夫妻对财产归属的约定等。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