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尽了一定的赡养义务就可以被视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判断丧偶儿媳对公婆或丧偶女婿对岳父母是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需要从《继承法意见》第30条规定的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即提供被继承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方面给予主要的帮助。
所谓“主要”既包括数量上的比较,也包括时间上的比较。具体来说,这意味着经济上给予老人生活费、医疗费等方面的资助,与老人共同生活并经常照料,确保老人的日常生活井井有条。此外,这种行为还需要具有长期性和经常性。
要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丧偶儿媳和女婿需要通过赡养行为的量变来实现。在这个量变的过程中,被继承人没有义务为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创造尽孝道的机会,尤其是在被继承人有收入、能够自理并且有其他子女赡养的情况下。放弃这些优越条件去接受本来没有继承权的人的赡养是不符合常情和现实的。因此,《继承法意见》规定了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获得继承权所需的“量”,即提供老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或劳务。至于精神慰藉方面的考量则无法客观地进行评估。因此,《继承法意见》对于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获得继承权的规定仍然是合理的。
这种中国特色的继承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并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而滞后。对于已经尽了一定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女婿,根据《继承法》第14条后段的规定,“继承人的以外对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遗产”。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分配部分遗产。
首先,应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搬到条件差的房屋。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侵占老年人自有或承租的住房,也不得擅自改变产权或租赁关系。对于老年人自有住房,负有维修义务的是子女或其他亲属。
其次,负有赡养义务的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所不能及的劳动。
第三,负有赡养义务的人不能以放弃继承权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如果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权要求赡养人支付赡养费。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的离婚、再婚和婚后生活。赡养人也不能因为老年人的婚姻变化而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最后,子女不仅要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还应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并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帮助。当父母年老体弱、病残时,更应该妥善照顾他们,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度过晚年。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并介绍了相关证明方法和法律依据。可以通过基层组织证明、证人证词和老人自己的陈述来证明。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赡养费和可能面临的监禁。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定义务,子女必须履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的关系。赡养义务人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可能在遗产继承时受到少分或不分的处罚。赡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