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侵权行为。网络是由多个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侵权是知识侵权的一种形式,与传统侵权行为在本质上相同,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权利,应承担民事责任,或依法律特别规定应承担其他致人损害行为的民事责任。
网络侵权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比传统侵权行为更严重。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具有全球性和快速传输信息的特点,远超其他传统媒体。一条侵权言论或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遍全球,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遍布全世界。一次点击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给被侵权人带来精神打击和经济损失,比传统侵权行为更加严重。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网络环境下特有的主体,网络的运行离不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参与,因此他们往往会卷入大量的网络侵权纠纷中。此外,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名称甚至匿名,这给侵权人的认定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
网络覆盖全球,突破了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限制,模糊了领土和国家的界限,使全球每个角落都能互相沟通。网络的交互性和实时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因此,网络侵权行为的后果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权利人却无法阻止。
在网络侵权案件中,侵权行为适用被告所在地法或侵权行为地法是各国法院的普遍做法。然而,因特网将全球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网络空间,同一侵权行为往往与多个地点相关联,在网络空间中物理位置的意义微乎其微,传统管辖权的基础受到动摇。因此,人们需要寻找新的管辖依据来处理复杂的网络案件。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管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案例分析涉及四海电视公司诉重庆五湖媒体等侵犯其著作权案,法院认定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所在地为侵权行为地
网络骚扰和网络暴力的问题。网络骚扰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性质恶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被处以拘留或罚款。对于网络暴力,它混淆真实与虚假,侵犯个人权益,对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并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同时,网络暴力对网民道德价值观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