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向有过错方提出精神损害赔偿,那么哪些情况下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赔偿金额如何确定,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哪些情况下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一、重婚
重婚是指在已有配偶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与他人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已有配偶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重婚不仅包括法律婚姻,还包括事实婚姻。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同居是指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异性两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重婚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举行婚礼、公开自称或介绍为夫妻、以夫妻名义处理事务、生育子女、申报户口、购置住房等。在刑事上,重婚必须同居生活超过6个月,那么在离婚损害赔偿中是否也应规定一个期限呢?对于同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期限,可以参照重婚的时间界限来确定。
三、实施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伤害行为,包括财产暴力(对财产进行打砸)、肉体暴力(针对身体的伤害)、性暴力以及精神暴力等。这些暴力行为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混合的,且多表现为混合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虐待是指对家庭成员在肉体或精神上恶意、暴力对待的行为。遗弃是指对家庭成员负有抚养和扶养义务却拒不履行的行为。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方式宜兼采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两种形式。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不像财产损害那样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因此具有很大的任意性。虽然无法统一确定离婚精神损害的指标,但可以大致确立一些概算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以便在具体实践中有一个大致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提出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六个因素:(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这六个因素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具体运用中,法官一般根据过错方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对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程度,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过错方的赔偿金额。在审理案件时,法官重点考察过错方行为的多寡、时间的长短、手段的恶劣程度、公开度,以及对过错方的精神控制程度、对受害人身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以及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根据司法解释的内容和在审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官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依据以下几个因素来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1)加害人过错程度,如是否主观上故意;(2)具体的侵权情节,如重婚相比于与他人同居,重婚的侵权行为更恶劣;(3)受害人精神损害的程度,同样的侵害行为,因个体承受能力不同,受害方的精神损害程度也不同;(4)当地经济条件,主要考虑执行问题;(5)其他情节,如婚姻的持续时间,无过错方对婚姻生活的投入程度和时间越长,期待对方回报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