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婚内暴力导致的离婚可以要求赔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在离婚时,有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当一方重婚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赔偿。
当一方有配偶并与他人同居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赔偿。
当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赔偿。
当一方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7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后,以婚姻法第46条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已明确表示放弃此项请求,或者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
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确定需要考虑以下标准:
加害人过错的程度可以作为制裁的指标。如果加害人的过错严重,给受害人造成了情绪伤害和严重的精神利益损害,应相应增加赔偿金的数额。如果加害人只有轻微过失,赔偿金数额可相应减轻。
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伤害和痛苦程度应予考虑,包括是否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等情绪障碍,是否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患病,是否精神抑郁、恍惚,影响工作和生活,是否有精神疾病等。必要时可委托医疗单位作出相应判断。
具体的侵权情节也应作为赔偿的考量因素。例如,重婚行为相比通奸行为更为严重,危害性更大,属于情节恶劣。而通奸行为相对来说情节较轻。
其他相关因素,如双方结婚年限、双方结婚时间长短、双方婚后的感情、无过错方对婚姻生活的付出等,都应作为赔偿的考量因素。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第46条,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协议离婚后的一年内,若未明确表示放弃,仍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预防离婚财产纠纷,夫妻应进行财产公证、书面协议,并注意防止一方擅自转移或处置财产。如已
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取证困难问题。文章指出,在家庭暴力和婚外同居等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往往面临取证困难的问题。由于家庭暴力事件的隐蔽性和无过错方证据不足,许多无过错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无法得到支持。此外,婚外同居现象多为隐蔽且无固定住所,使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