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赔偿 > 婚外情产生的债怎样处理

婚外情产生的债怎样处理

时间:2025-02-17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467
夫妻其中一方有婚外情行为,并且为了婚外情而欠下了不少的债务,在离婚的时候原配就看到了这笔债务。原配认为这笔债务不应该是当做夫妻共同债务来进行平均分配,那么,婚外情产生的债怎样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提供一些意见。

婚外情产生的债务处理原则

一、债务分类

根据民法学理论,债务可以分为强制力保护之债和自然之债。强制力保护之债是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的债务,若债务人不履行,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履行。自然之债是法律既不以其强制力给予保护,也不以其强制力给予制止的债务。对于自然之债,债权人无法请求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但债务人自愿履行的部分仍然有效,债权人可以保持相应的利益,债务人不能以不知道是自然之债或债权人为不当得利等理由要求返还。

二、婚外情产生的债务

发生婚外情的行为违反了《婚姻法》关于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规定,尽管尚未构成重婚犯罪,但应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基于此行为形成的“分手费”债权债务关系不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如果该债权债务关系是原告与被告及其妻自愿同意形成的,并且不损害他人利益,那么与不当得利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有本质区别。我国的民事法律法规并未规定禁止此类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应属于自然之债。

三、审理婚外情债务案件的考虑

在当前婚外情成为社会公害的背景下,无论是判决支持原告的起诉请求还是支持被告的反诉请求,都会使人民法院陷入纵容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或者支持已婚者违反婚姻法规定和欺骗他人感情的不公正境地。此外,判决还可能对社会产生不正确的诱导作用。

婚内一方私自借款的认定

一、夫妻财产约定和债务清偿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可以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果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可以以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清偿债务。

二、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十条规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时,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如果他人有理由相信夫妻双方达成了共同意思表示,另一方不能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三、债权人主张权利的处理

根据最高法院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主张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的权利时,应当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则不适用共同债务处理。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对外承担较大债务应经另一方同意,并且需要能够说明该债务用于家庭共同支出,而不是个人消费。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夫妻一方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况。对此,《婚姻法》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离婚时一方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受伪造行为影响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哪些证据可证明同居基本情况

    证明同居基本情况的各种证据。包括照片、录音、录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证明配偶与第三者婚外情的证据,以及配偶亲口承认的书面材料和邻居、朋友的证言等。在取证过程中应遵循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权利,并咨询专业律师的建议。

  • 离婚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

    离婚时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一方可能转移财产时,才可以申请冻结存款。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男方不同意离婚时的处理方法,女方可以通过诉讼离婚,法院会依据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等条件进行调解和判决。

  • 丈夫与人通奸能否索赔

    离婚中丈夫与人通奸是否能索赔的问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救济和补偿无过错方,但通奸行为不等于配偶与他人同居。通奸是秘密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同居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规定,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单纯的通奸行为。需

  • 虚拟财产能继承吗现在

    虚拟财产、婚外情生的孩子以及户口迁走情况下的继承权问题。虚拟财产可以被视为遗产进行继承,但具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原则上不可继承,其他无人身性质的遗产则可以。婚外情生的孩子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继承权。户口迁走不影响继承权,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进行遗产

  • 出轨离婚需要赔偿吗
  • 婚姻赔偿问题
  • 撞人逃逸轻伤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