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赔偿 > 婚姻中哪些过错可要求赔偿

婚姻中哪些过错可要求赔偿

时间:2020-05-25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499
婚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有时甚至前一秒是夫妻,后一秒就变成了仇人。那么在婚姻中,一方对于哪些错误行为可以要求另一方对自己进行赔偿呢?今天手心律师网济南律师就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一、婚姻中哪些过错可要求赔偿

根据婚姻法规定,婚姻中的无过错方,因为另一方存在下列的情形之一,而导致婚姻破裂的,可以要求对方给予一定的损害赔偿。

(一)一方存在重婚情形,重婚是指双方或一方有配偶,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或者虽未登记,但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实际上已经构成重婚的违法行为。

(二)一方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的人与非配偶的第三人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在一起。

(三)一方对另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四、一方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1、虐待是指经常以打骂、冻饿、捆绑、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种方法,从肉体上、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残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行为。

2、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抚养、扶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物质上的供养行为。

二、《婚姻法》中的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一条 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第二条 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律师推荐:

北京律师  浙江律师   深圳律师   江苏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受害方是否有权获得损害赔偿?

    根据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受害方在离婚时是否有权获得损害赔偿以及能否净身出户的问题。文中指出,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形下可要求损害赔偿,而隐藏、转移、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在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同时,也明确了夫妻一方财产的范围。在离婚诉讼中,建议受害

  • 婚外情期间对小三财物的追回权

    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及婚外情期间对小三财物的追回权。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应平等处理,擅自处分共同财产为无效行为。赠与小三的财产损害无过错配偶的权益,应认定为无效并返还。单纯的婚外情不受法律调节,但涉嫌重婚罪的将受到刑法处罚。离婚时,

  • 曝光婚外情证据是否违法

    中国法律对于曝光婚外情证据的规定,指出其侵犯了隐私权并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收集婚外情证据的方法,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保证书、照片、录像和录音等,但需注意采集证据时需遵守法律边界,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

  •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
  • 离婚一方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
  • 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取证困难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