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补偿请求权是一项法律赋予特定离婚主体的权利,旨在平衡夫妻双方的利益关系,弥补夫妻分别财产制的不足,准确评估从事家务劳动或协助工作对家庭所做出的贡献,实现夫妻关系的实质平等。
离婚家务补偿制度赋予在婚姻存续期间承担更多家务义务的一方,在夫妻离婚时向另一方请求经济补偿的权利,即离婚时的经济补偿请求权。该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离婚家务补偿责任是一种民事责任,具有补偿性和抚慰性。然而,与一般的民事损害补偿不同的是,离婚家务补偿是发生在特定民事主体(即夫妻)之间,基于法定理由,只有在提起离婚时才能请求补偿。这种补偿并非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的考虑因素,而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属于债权性质的民事权利。
离婚家务补偿适用于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情况,即只适用于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如果实行婚后所得夫妻共同所有制,当婚姻关系解除时,应按照男女平等原则进行财产分割,不会出现家务补偿问题。
只有在抚养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承担更多义务的一方才有权请求补偿。也就是说,一方在家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牺牲,承担了更多义务,才有权请求补偿。
权利的享有必须以特定义务的履行为对价,权利和义务应遵循对等原则。只有在一方为婚姻共同体承担了更多义务(如抚养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的情况下,才可以向对方请求补偿。
当夫妻双方实行分别财产制时,家务补偿请求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夫妻双方必须约定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这是家务补偿请求权成立的前提,只有在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间才会产生该请求权。如果实行法定共同财产制,或者约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部分共有、部分各自所有,或者采用其他类型的夫妻财产制,即使一方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仍不能产生家务补偿请求权。
请求方必须为家庭承担了更多的义务。这是启动该请求权的实质条件,也是离婚义务补偿制度的核心。家务劳动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可以节约家庭开支,间接增加家庭的财富。如果约定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离婚时一方又不能分享对方婚后所得,就是对家务劳动价值的忽视,导致一方无偿占有另一方的劳动。补偿请求以权利和义务对等为原则,只有一方承担了更多的义务,才能向对方请求补偿。这些义务包括抚养教育子女、照料、赡养老人、支持、协助对方工作等方面的付出。补偿的内容既包括金钱,也包括劳动和精力。
家务补偿请求权必须在离婚时由承担更多义务的一方向对方提出补偿请求,离婚前或离婚后均不能向对方提出补偿。补偿请求权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如果离婚时不提出补偿请求,对方可以不予补偿。离婚后,该请求权立即消失。
无论另一方是否有过错导致婚姻破裂,承担更多义务的一方都可以要求补偿,补偿请求不以对方的过错为要件。即使承担更多义务的一方有过错,也不会因此而被剥夺补偿请求权。
婚外情证据的获取方式,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证据在收集时,需要结合其他辅助证据来证明婚外情的事实。虽然存在诸多方法收集证据,但应注意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证人证言是另一种方式,但同样需要合法合规地获取。
离婚时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一方可能转移财产时,才可以申请冻结存款。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男方不同意离婚时的处理方法,女方可以通过诉讼离婚,法院会依据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等条件进行调解和判决。
离婚中丈夫与人通奸是否能索赔的问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救济和补偿无过错方,但通奸行为不等于配偶与他人同居。通奸是秘密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同居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规定,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单纯的通奸行为。需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夫妻一方有婚内出轨行为导致离婚时,过错方是否需要支付赔偿要根据是否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等情形来判断。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况下,无过错方才可以向过错方请求支付赔偿。《民法典》第一千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