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政务服务,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安全生产信息,根据相关法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本办法。
各司局应在职责权限范围内,按照规定的主动公开范围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除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根据特殊需要向总局申请获取相关信息。
总局主动公开的信息主要通过总局政府网站、公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公开。总局还在档案馆设立了免费查阅点,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信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总局申请获取信息时,应按照规定填写《信息公开申请表》,并向办公厅提出申请。办公厅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在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出具申请登记回执。办公厅受理申请后,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转送相关部门办理。总局应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延长答复期限需要经办公厅负责人同意,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总局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监察部驻总局监察局举报。举报查实的,应当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总局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本办法由办公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之前发布的暂行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的相关内容。该办法旨在加强政务服务,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安全生产信息的权益。规定了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并明确了申请信息公开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同时,该办法也涉及到信息公开的监督方式和附则。
我国刑罚中的没收财产制度。没收财产分为附加刑的一种,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和经济犯罪等。没收财产的范围是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需遵循罪责自负原则,并保留犯罪分子家属必要的生活财产。没收财产与罚金、追缴非法所得等有所不同,是较重的财产刑,适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刑罚规定,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等。犯罪客体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以及国家保密制度,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包括窃取、刺探、收买等,严重情节将受到法律的惩罚。摘要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和内容,突出了非法
我国现行国家安全法的颁布时间以及国家安全体系的构成。该安全法于7月1日颁布,涉及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和核安全等多个方面,旨在维护国家各方面的安全状态并保障持续安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