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子女抚养权协议书可以去公证处公证
《公证法》明确了公证机关办理公证事项的范围以及不予办理公证的九种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1、合同
2、继承
3、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4、财产分割
5、招标投标、拍卖
6、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和犯罪记录
8、公司章程
9、保全证据
10、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1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
2、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
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
4、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
5、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
6、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
7、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
8、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
9、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
一切公证行为都产生证据上的效力。
①任何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经过公证证明,国家证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即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如果在收集、调查证据时涉及某项文书,而这项文书也经公证证明,即应确认其效力,可以直接采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②依照法律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则公证证明就成为这些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法律对于不同的法律行为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包括口头、书面及公证证明,取决于该法律行为所产生(或变更、消灭)的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它对于第三者的作用。虽未为法律规定而当事人自行协议公证证明作为双方法律行为必要的形式条件之一的,这一法律行为也必须公证证明方能成立。
③债权文书,如债权人和债务人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并经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当债务人拒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作出裁判。
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所生子女的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抚养权归属。在夫妻离婚时,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双方的抚养条件、孩子的意愿等。协议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婚后孩子的判决依据,主要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孩子的意愿以及父母的品德和教育方式。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婚内财产是否可以留给孩子以及婚后存在孩子名下的钱是否属于共同财产的问题。对于前者,可以通过遗嘱或协议等合法方式处理;对于后者,需
子女抚养权的变更问题。调整子女抚养权主要存在双亲协商变更和单方向法院发起变更申请两种形式,最终需获得法院裁定认可。变更抚养权需考虑子女健康成长角度,父母仍需履行抚养、教育、保护等责任,并支付抚养费用。人民法院在五种情形下会支持更改抚养权申请。
抚养义务是否能因放弃抚养权而免除的问题。抚养责任并不因放弃抚养权而减轻或豁免,父母有责任为子女提供生活和教育的保障。监护权和抚养权在法律上有关联,但概念不同。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可以变更,一方或双方经济或抚养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协商或起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