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本罪的,根据刑法规定,可以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的客体是复杂的,既包括公共秩序,也包括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的生长发育期和心理的逐步成熟时期,其意志薄弱,可塑性很大,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诱惑。未成年人参与有违社会道德准则的淫乱活动,不仅有害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性道德观,反而只会助长他们与社会道德的背离,最终导致其丧失人伦道德,腐化堕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诱发其他犯罪。因此,现代文明各国都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并通过刑法来预防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种犯罪。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无论其参与聚无淫乱活动是公开的还是暗地的,都严重伤害了周围群众的道德情感,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的精神污染,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因此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罪也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未成年人,即不满18周岁的人。对成年人通过各种手段引诱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不构成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但可能构成聚众淫乱罪。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行为。
引诱是指使用手段引人随从自己的意愿。在本罪中,引诱指勾引诱惑不满18周岁的人参加聚众淫乱,具有教唆的性质。引诱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以淫秽下流的语言、观看黄色下流的录像、宣讲性体验、性感受甚至直接进行性表演等方法刺激、拉拢、腐蚀、勾引未成年人参与淫乱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引诱中含有骗的因素,但不能等同于诱骗。被引诱者在引诱者的引诱下参与聚众淫乱活动是出于其本心自愿的,不同于诱奸行为。如果行为人在聚众淫乱活动中诱奸幼女,则构成奸淫幼女罪。
参加是指未成年人到了聚众淫乱的现场。未成年人实际从事聚众淫乱活动的构成参加,未成年人实际并未进行聚众淫乱活动而只是观看他人从事聚众淫乱活动的,也应认定构成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成年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可以成为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的主体。另外,引诱者既可以是聚众淫乱的首要分子或多次参加者,也可以是其他参与聚众淫乱者或其他人员,如宾馆、舞厅的管理人员等。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在主观方面出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具体来说,由于本罪具有教唆的性质,所以在主观方面认识要素上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行为人要认识到自己在实施引诱行为;其次,行为人要对犯罪对象未成年人这一事实有所认识。如果确实不知行为对象为未成年人的,不能构成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但如果符合聚众淫乱构成要件,可以构成聚众淫乱罪。在这里,要求对行为对象为未成年人的认识,只要是明知其可能为未成年人即可。最后,行为人还须认识到被引诱者在其引诱下参加聚众淫乱的行为。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是指行为人采取各种手段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犯罪行为。
我国法律对于外国人犯罪的规定。包括外交代表刑事管辖豁免、涉外刑事案件的处理、领域外外国人对我国国家和公民犯罪的处理以及根据国际条约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案件等方面。对于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行为,外国人在受到外国审判后,仍可根据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已受刑罚
新《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包括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适用范围、被告人提出审判前供述非法取得的程序、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调查以及对证据的调查核实等方面的内容。该规则主要适用于审理过程中出现的非法证据,如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的口供或以不法手段
行贿罪的法律定义及其认定标准。行贿罪是行为犯,只要达到立案标准无论结果如何都构成犯罪。其适用条件包括行贿数额、情形等。认定行贿罪需注意与馈赠礼物、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的界限。只有正确区分这些问题,才能准确认定行贿罪。
刑事诉讼中指定辩护人的条件和情形。被告人若无委托辩护人并符合特定条件,法院需为其指定辩护人。指定辩护与委托辩护相比有适用范围窄、适用阶段晚、辩护人范围较窄等不足。委托辩护则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维护权益,依法委托他人协助辩护,其适用范围更广、介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