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提存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并且按照《提存公证规则》的规定,提存人是为了履行清偿义务或担保义务而向公证处申请提存的人。由于提存是一种法律行为,因此提存人在进行提存时必须具备行为能力。此外,提存的有效性还需要提存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如果债务是由合同(协议)产生的,且该合同(协议)约定以提存方式进行支付,那么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或担保人使用提存方式履行义务是提存的基本前提。
提存标的物必须符合合同(协议)中约定的法律规定。提存标的物必须属于提存人所有,并且在权属问题上与他人没有任何争议。此外,提存标的物的价值应等于或大于债务的数额,以确保提存标的物与债务相适应。
根据《提存公证规则》第七条的规定,提存的标的物可以是货币、有价证券、票据、权利证书、贵重物品、担保物(金)或其他替代物,以及其他适宜提存的标的物。在办理提存公证手续时,提存标的物必须是提存人目前持有的,并且交付给公证处进行保管。
提存人必须向公证处提出申请,根据《提存公证规则》第四条的规定,提存公证由债务履行地的公证处负责处理。如果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公证或者在债务履行地申办提存公证存在困难,可以由担保人或债务人住所地的公证处办理。
提存机关的确定问题。国外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或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等。在中国,有人认为公证机关可以处理提存事务,但也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提存机关,因为提存涉及法律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能力更强
提存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包括债权人拒绝受领、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死亡或消失等情形。提存的条件包括提存人具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提存之债真实合法、存在适宜提存的标的物以及提存标的与债的标的相符等。在满足这些条件和原因时,债务人可以向公证处申请提存。
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但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贸易合同中终止条款的多种情形。包括自然终止、显失公平、欺诈行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自然人死亡、不可抗因素等导致的合同终止。此外,根据《民法典》和《合同法》的规定,债务履行、债务抵销、标的物提存等情况也可导致债权债务终止。合同解除后,当事人需遵循诚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