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嘱人必须具备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即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能力。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具备遗嘱能力,因此遗嘱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 遗嘱必须真实反映遗嘱人的意思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达,因为真实的意思表示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原则上,遗嘱人在遗嘱中最后作出的意思表示应当被认定为真实。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被篡改的遗嘱,篡改的内容无效。3. 遗嘱只能处分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因此只能对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进行处置。如果遗嘱人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被认定为无效。4. 遗嘱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如果遗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那么该遗嘱也无效。以上是关于继承人隐匿遗嘱的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生效条件的相关规定。请遗嘱人和继承人在处理遗产问题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合法权益。
去世二十年的儿女在无人办理继承的情况下是否享有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权的主体是公民,去世的儿女作为第一继承顺序的子女,在无人办理继承时,仍享有继承权。但具体继承份额可能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
现金作为个人财产继承的合法性,依据《继承法》规定,现金可继承的前提是合法所得。遗产包括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收入、房屋、储蓄等。遗产继承方式主要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按照法定顺序进行。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均可成为继承人。
转继承的条件和对象。转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相继去世情况下的继承方式。其发生需满足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去世且未实际取得遗产的条件。转继承的对象为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他们只能继承被转继承人应得的遗产份额。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效力及其条件。其中,放弃继承权不产生代位继承,无条件且无保留要求。放弃继承权后若需恢复,需经法院决定。此外,放弃继承权的公证程序包括必须由继承人本人亲自办理公证,并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明、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