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不给探视权有什么后果

不给探视权有什么后果

时间:2023-12-11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540
近几年来,社会上的离婚率不断的上升导致了许多单亲家庭的出现,而父母离婚之后没得到抚养权的那一方并不是与孩子就没有任何关系了,可以通过行使探视权来探望孩子的近况,那么如果抚养孩子一方拒绝另外一方探视孩子会有什么后果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给探视权的后果

拒绝对方行使探视权可能导致一系列后果,尽管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拘留。然而,如果对方因此提起诉讼,被拒绝探视的一方可能会败诉,甚至可能导致抚养权的变更。

《婚姻法》中的规定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如果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从法律上来看,法律将“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作为中止探望权的唯一法定理由。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探望权的中止有以下情形:

1. 探望权人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

如果探望权人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通常会导致探望权的中止。

2. 探望权人患有不宜与他人接触或有传染可能的疾病

如果探望权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与他人接触或有传染可能的疾病,也会导致探望权的中止。

3. 探望权人对子女有违法行为

如果探望权人对子女有违法行为,包括民事侵权和犯罪行为,或者教唆挑拨子女与直接抚养人的关系,从而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和直接抚养人的抚养权,也会导致探望权的中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 什么情形可以剥夺另一方探望孩子的权利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 离婚一方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

    离婚时一方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当夫妻离婚时,若一方故意转移财产,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但法律规定不能要求对方净身出户。对恶意转移财产的一方,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若离婚后发现有此行为,仍可向法院起诉。同时,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 大学生校园贷是否会上征信?

    大学生校园贷款是否会上征信的问题。当前部分网贷平台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因此不会上征信,但这一趋势正在发展。逾期不还款的后果包括产生信用污点,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起诉。因此,大学生应谨慎借贷并按时还款。

  • 被强制隔离戒毒是否允许探视非直系亲属
  • 离婚后孩子探望权的决定
  • 哪些情形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