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探视的时间怎么安排

探视的时间怎么安排

时间:2024-02-09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603
探视是法律中规定的可以对其相关人员进行探望的权利,探视一般应当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应当在事先约好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探视的时间应当如何确定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望的时间安排

《民法典》与《婚姻法》的关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的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因此,在《民法典》生效前,《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仍然有效。然而,《民法典》的实施将取代《婚姻法》,相应的司法解释也将失效。

探望权的协商和判决

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二款的规定,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应由当事人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作出最终判决。这意味着,父母可以就探望时间进行协商,但如果协商破裂或无法达成一致,人民法院的判决将成为最终决定,即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同意,也必须遵守判决。

成年子女的自主选择权

当子女达到成年后,他们有权决定是否接受探望。这意味着,成年子女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与父母见面,或者选择不见父母。

探望权的定义和内容

探望权,又称为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对子女享有的权利。根据约定或人民法院的判决,探望权规定了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使父母可以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者将子女短期接回共同生活。

法律对探望权的规定

我国法律对探望权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婚姻法》第38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

探望方式的分类

根据司法实践,探望的方式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逗留式探视。探望性探视具有时间短、方式灵活的特点,包括定期见面、共同进餐等。而逗留式探视一般时间较长,指的是在约定或判决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探望人可以领走子女并按时送回,实现短期与子女共同生活。

协商和判决的决定权

探望的方式仍然需要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人民法院将作出判决。

探望权的限制

如果探望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法律规定中止探望权利。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探望权应当恢复。

《民法典》对探望权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和时间应由当事人协商,如果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将作出判决。如果父或母的探望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有权中止探望权利,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权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