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婚姻法中的探视权是什么,离婚后拒绝探视如何处理

婚姻法中的探视权是什么,离婚后拒绝探视如何处理

时间:2024-11-1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615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离婚后协商好子女抚养权、抚养费支付问题的,就可以按协议执行,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的权利,那么婚姻法中的探视权是什么,离婚后拒绝探视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婚姻法中的探视权及其处理方法

探视权的概念和作用

探视权,又称探望权,是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婚姻法新创设的一项身份权利。与直接抚养权相对,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身份关系的一种派生权利。尽管离婚消除了夫妻之间的各种身份权和财产权,但离婚并不能消除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身份关系。探望权的存在不仅可以满足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抚养和教育的情感需求,保持与子女的往来,及时、充分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抚养教育,而且可以增加子女与非直接抚养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轻子女的家庭破碎感,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离婚后拒绝探视的处理方法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被探望子女可能会认为定期由其他人员陪同的探望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会在同学或其他人中产生不必要的议论。由于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可能不愿意配合,甚至拒绝或躲避探望。此外,被探望子女还可能因受到直接抚养方父母或其他亲属的挑唆而不愿接受探望。针对这种情况,应坚持以保护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为原则,充分尊重被探望子女的意见和感受。《婚姻法》增设探望权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离婚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探望者和被探望者双方必须有情感交流和关爱心理传递的需求。如果在被探望者没有这种需求或反对探望的情况下强制执行,势必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 对于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行使探望权的情况,法院应当征询未成年子女的意见,就探望权的行使时间、方式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判决和执行。同时,结合其他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原则上应根据当事人的协商和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方案进行判决和执行,但也应充分考虑子女的感受。如果被探望子女明确表示拒绝探望,可以参考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2. 对于不满7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拒绝探望的情况,原则上应按照协议或法律文书的规定进行执行,不必征求子女的意见,但应考虑子女的感受。法院可以要求直接抚养方提供证据证明探望方的行为对子女有害,否则可以要求直接抚养方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有人故意影响孩子的判断,以达到阻挠探望的目的。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通常无法独立表达拒绝探望的意思,即使有,也很容易受到哄骗、离间甚至威胁,所以意思表示未必真实。

3. 对于已满7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拒绝探望的情况,法院应在父母回避的前提下征询子女的意见,让他们能够较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法院还应当走访孩子的老师、邻居、居委会等,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如果证实是因受到挑唆或威胁而拒绝探望,法院应同意探望方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根据情节决定对直接抚养方采取批评教育、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勒令其改正错误,说服子女同意探望,以保障探望权的实现。如果证实是已满7周岁的孩子独立自主地拒绝探望,直接抚养方仍应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尽量使孩子接受探望。如果孩子仍然拒绝探望,则不能强制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探望权的定义和内容

    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的探望权问题。包括探望权的定义和内容,如关心成长、教育等方面的责任,以及探望权的中止情形,如探望权人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患有不宜与他人接触的疾病或对子女有违法行为等情形可能导致探望权被中止。

  • 如何提起探视权诉讼

    根据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条规定的探视权诉讼。离异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有协助义务。因长期被拒绝探视子女,许多离异父母提起诉讼。他们希望通过法院判决与子女共同居住一段时间,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

  • 离婚后探视时带走藏匿子女的法律后果

    离婚后探视子女时带走藏匿子女的法律后果。依据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夫妻双方无论是否离婚都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和权利,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若有人违反法律探望规定,人民法院可依法采取措施,包括中止探望权利或强制执行。

  •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

  • 一、一方不让探望子女的法律处理方式
  • 中止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的情形
  • 子女探望权协议的格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