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法律没有义务,但法网之外有人情。出了交通事故,交警部门会对肇事的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可部分驾驶员对这些“老生常谈”习以为常了,有的不但认识不到自己肇事的危害,还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他建议,在肇事司机自愿的情况下,交警部门应该鼓励、劝导肇事司机去医院探望、照料伤者。让肇事司机亲身体会事故给伤者个人及其家庭造成的伤害,从而对自己的违章行为铭心刻骨,并牢记遵守交通法规、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15条: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超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负全部责任者承担100%
(二)负主要责任承担70%—80%
(三)负同等责任承担50%
(四)次要责任承担20%—30%
(五)无责任者不承担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参照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比例
第1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需要减轻机动车方赔偿责任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
(六)主要责任承担90%
(七)同等责任承担60%
(八)次要责任承担40%
在高速公路、全封闭汽车专用公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责任承担5%,但最高金额不超过5000元;在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责任承担10%,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1万元。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的批捕时间。公安部门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完成后,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综合评估后,可随时决定批捕。批捕的依据是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所载明的事实和证据,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损害程度和肇事者的主观故意或过失程度等因素。批捕是严肃的法
撞车后对方逃逸再返回现场的情况是否属于逃逸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是为了寻求帮助并返回现场履行法律责任,不属于逃逸行为。逃逸行为的定义是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现场并潜逃或藏匿。对于逃逸行为,法律后果包括责任认定、损害赔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方法。行人应立即报警并记录下肇事车辆信息,对于严重伤势的行人要拨打求助电话并采取初步救护措施。遇到肇事逃逸情况应追捕肇事者并寻求周围群众帮助。此外,本文还涉及处理脊椎骨折的注意事项及交通事故住院期间的误工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