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子女就读的学校、幼儿园或住所地居委会可以协助执行探望权,以实现申请执行方的探望权利。法院执行部门会向相关学校、幼儿园、居委会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他们将申请执行人的未成年子女带到指定的地方,以便申请人进行探望和教育。
为了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探望权,可以对无故阻挠、刁难、隐匿子女或拒绝申请执行人行使探望权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如训诫、罚款、司法拘留等,以促使探望权得以实现。
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签订执行和解协议的方式来实现申请方的探望权。协议的内容可以涉及探望的方式、时间、地点等。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协商探望是首选的方式。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说服教育,可以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探望义务,尤其是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以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探望权。这是实现探望权的最主要方式。
如果申请执行人行使变更监护人诉讼权利而将探望权强制执行案件提交法院审理,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变更监护人,从而终结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具体的探望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
如果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未涉及探望权问题,当事人可以单独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处理探望权问题,法院应予受理。
如果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如果认为需要中止探望权,可以依法作出裁定。一旦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此外,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根据司法实践中的分类,探望方式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逗留式探视两种类型。在确定探望方式及时间时,需双方协商,如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子女成年后有权决定是否接受父母的探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其注意事项,特别是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满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探望权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权探望孩子,具体探望时间和方式由法院决定。法律依据为《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做出判决。若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法院可终止探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