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审理法院认为,虽然该房屋赠与行为发生在受赠人婚姻关系持续期间,但甲某明确表明将该房赠与其次女,根据新《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因此,应将该房认定为其次女的个人财产。
个人认为,本案中该房屋应属于夫妻共有。理由如下:1、对事实的理解和认定应依据于行为发生时的法律,但对权利归属的判定则应适用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本案甲某是否具有将该房只赠与其次女(而非次女夫妻双方)的意思表示,应结合赠与行为发生期间的生效法律即旧《婚姻法》,而在认定甲某的真实意图后,则应依据纠纷发生时的生效法律判断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有。2、甲某作为赠与人,其做出赠与行为时,按照当时生效的旧《婚姻法》规定,其完全可以预料到该赠与行为将导致受赠人夫妻共有,而绝不可能预料到根据新《婚姻法》其行为将会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的后果。即赠与人做出该赠与行为时,其意图并不排除受赠人夫妻共有该财产所有权的结果。3、判断赠与人当时是否具有“只赠与一方”的主观意图,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法律环境,而不应依据于此后颁布的法律规定。新《婚姻法》可对财产是否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共有等权利状况进行判定,但对其实施之前的自然人做出的赠与、承诺等主观行为的理解却只能依据行为发生时的旧《婚姻法》。4、结合上述分析,个人认为,本案甲某将该房“赠与次女”,其意图在于排除其他子女的受赠权或未来的继承权,并非是对次女及次女之夫共有该房屋的反对。
此外,个人认为,即使对本案事实和权利的认定皆适用新《婚姻法》,该房屋亦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同时,该法第十八条又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该法第17、18条之所以并列规定,其意在于对二者适用的前提加以区别,即只有当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之时,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本案中,如果甲某想排除次女之夫共有房屋的权利,必须在赠与书中对此予以明确。
结合本案事实,甲某赠与书中,仅约定该房归次女所有,并未明确约定该房“只归”其次女所有,即并未排除其次女之夫依法共有该房屋的权利。因此,根据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本案争议财产应视为甲某次女夫妻双方共有财产。
婚后个人财产协议的写法及法律效力。此类协议应包含基本信息、个人财产细节、归属和管理方式、债务承担、生效条件和争议解决方式。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婚后个人财产协议通常具有法律效力,并可有效保障双方的财产权益。协议双方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内容应明确具
婚后女方个人财产、复婚后财产和婚后财产遗产的分割问题。婚后女方个人财产一般不予分割,仍属于女方个人所有。复婚后的财产分割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婚前财产、婚后共同创造的财产等。婚后财产在遗产分割时要先明确哪些属于婚后共同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再按照
离婚时如何有效写个人财产协议、离婚后财产协议书以及离婚财产分割的陈述方式。个人财产协议需明确财产范围、双方自愿、符合法律规定,经过公证后更具法律效力。离婚后财产协议书要包含基本信息、明确财产归属和债务处理,签订时双方自愿、平等。离婚财产分割的陈述需全
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的处理方法。婚前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不会因婚姻关系的存续转化为共同财产。离婚后财产分割需遵循一定原则,包括平等分割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按约定财产制分割等。最新规定主要依据相关法律,考虑多种因素确保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