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为其订立婚约,因此未成年人无法涉及夫妻财产约定。当事人在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时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订立夫妻财产约定必须在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和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内心意愿与外部表现相一致。只有在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况下,夫妻财产约定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的内心意愿与外部表现不一致,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严重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因此,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不具备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一旦夫妻财产约定生效,即产生夫妻之间及其继承人之间的财产约定物权效力。夫妻双方都必须按照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夫妻财产利益的分配也必须依据有效约定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7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未经法律规定或对方同意,行为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如果夫妻任何一方违反财产约定,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夫妻双方必须严格执行财产约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确实需要变更或撤销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如果原约定经过公证机构公证,则变更或撤销也需要经过公证机构公证。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指的是夫妻对婚姻财产的约定能否对抗第三人。如果承认其对外效力,夫妻可以依据约定对抗第三人;如果不承认其对外效力,则不能依据约定对抗第三人。根据新婚姻法第19条第三款的规定,我国法律以“第三人知道该约定”为原则。在夫妻财产约定中,只有在第三人事先知道夫妻财产约定的情况下,约定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如果第三人不知道夫妻财产有约定,夫妻双方的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也就是说,夫妻任何一方不能以债务不是自己欠的或夫妻有约定而不承担该债务。如果夫妻中的一方未借债,只要不能证明作为债权人的第三人知道该财产约定,夫妻可以先行使用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清偿债务。清偿后,夫妻中没有债务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追偿。
法院如何处理涉及财产分割的离婚纠纷案件以及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法院在综合处理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时,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应注意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内容、关注继承权约定和避免逃避债务等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婚内财产协议的生效方式,包括书面形式的约定、财产归属和债务清偿等问题。同时,还涉及夫妻赠与房产的协议公证、夫妻财产公证协议书的格式和具体内容等。婚内财产协议约定需书面形式,具有约束力,但不得对抗第三人。在夫妻财产公证协议书中
我国新《婚姻法》关于婚内财产约定的相关规定。夫妻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婚姻期间财产归属,可以是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财产约定需满足平等、自愿等要求,不得规避法律或损害第三人利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多为部分财产约定,如资金、继
夫妻个人债务的法律规定。根据不同的财产归属约定和第三人知晓情况,夫妻个人债务的清偿责任涉及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债务包括婚前债务、未用于共同生活的个人债务等,属于个人责任并具无限责任性质,同时具有对内和对外责任的双重性质。夫妻个人债务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