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产归子女
在制定财产约定时,许多伴侣会考虑子女的抚育问题,并约定将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做出了这种财产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控。从法律上来看,这种赠与并未履行。未完成的赠与自然无效。在实践中,这种无效约定经常出现争议,并最终被认定为无效。
2. 不动产归一方但未作产权变更
在婚前,一方名下的不动产(如房产)被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上并未办理产权变更手续,这同样是一种未完成的赠与行为。当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
3. 谁提离婚谁无财产
约定“谁提离婚,谁净身出户”通常被视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一种爱情承诺,旨在使双方都放弃离婚的念头,全心全意经营婚姻。然而,这种约定往往被认为限制了离婚自由权,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1. 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
抚养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不得因任何原因而免除。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要求代为拟订婚内财产协议的人表示不愿意要孩子,并要求约定谁要孩子谁承担全部抚育费用。这种约定的效力不能说完全无效。然而,当承诺全额承担孩子抚育费用的一方经济陷入困境,无力独自承担抚育费用时,另一方显然有共同承担的义务。
2. 对第三者的债务由一方承担
在婚姻生活中形成的债务通常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然而,在婚内财产协议中,可以约定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由其本人承担。然而,这种约定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债权人知道该约定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债权人可以要求夫妻双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 对夫妻间扶助义务免除
婚内财产协议中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不意味着免除夫妻间的家庭生活开支。有些开支是无法预见的,如果协议上没有约定,显然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夫妻间的扶助义务。当一方患病等需要救治时,另一方应积极承担扶助责任。
分居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分居协议是夫妻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达成的终止夫妻同居义务的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孩子的临时抚养、财产占有和处分、分居期限等。分居协议具有合同性质,符合自愿合法原则即具备法律效力。为避免争议,可请律师起草和鉴证。在撰写分居协
最新婚内财产协议书的写法及关键要点,包括双方基本信息、婚前婚后财产描述、产权划分、共同债务安排、财产变动条件和离婚财产分割规定。协议需清晰明了、简练易懂,并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同时,探讨了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合法性,即双方自愿、内容合法且具备正常行为能力
离婚案件中一方背叛有私生子时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法院遵循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及女方利益原则、有利于生活便利性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同时,法定孳息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依实际情形鉴别。
财产协议的签订地点和注意事项。要签财产协议,可以选择公证处等地点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对于夫妻财产协议,需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违反国家法规,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同时需注意离婚协议中不应过分强调“净身出户”,避免导致财产分割不公问题。